原題:暢通農特産品上行渠道 鋪就脫貧致富路——我省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綜述
阿裡巴巴興農扶貧(吉林站)啟動儀式
吉林省商務廳在通榆縣、洮南市舉辦電商村和電商鎮實戰運營培訓
吉林日報12月28日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
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中,電商正在成為一股新的力量,為吉林省扶貧注入新動能。
近年來,吉林省商務系統聚焦東西兩片15個貧困縣,推進扶貧攻堅和電子商務的深度融合,建成縣域公共服務中心19個、鄉鎮公共服務中心30個、農村服務站2140個、培訓12.6萬人次、帶動1.3萬人增收脫貧,連年超額完成幫扶任務,基本實現了縣域公共服務中心和村級服務站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2018年1-9月,15個貧困縣農村網絡零售額實現銷售23.66億元、同比增長48%,高出吉林省農村增長率6個百分點。
通過電商平臺,吉林省特色農産品成功實現消費者、産品與市場的對接,一幕幕扶貧大戲正在精彩上演。
強化服務,構建完善的農村電商扶貧公共服務體系
“蜂蜜、松子、蒲公英根茶等大北山村的特産都通過電商平臺走進了千家萬戶……”
捧著自家産的天麻,靖宇縣龍泉鎮大北山村的農民王友難掩喜悅之情。曾經,他家的生活非常清苦。自從村裏的黨支部帶頭做電商,把村裏的農産品在網上銷售,他家的收入就翻了好幾倍,徹底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國家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把電商扶貧作為重中之重。2015年以來,中央財政先後投入資金3.845億元,在吉林省18個縣(市)相繼實施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覆蓋全部8個國家級貧困縣、3個省級貧困縣,共11個貧困縣。
在用好用足國家政策的同時,吉林省投入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5950萬元,持續開展了省級縣域電子商務試點縣建設,項目覆蓋全部15個貧困縣;連續評選培育了3批30個“電商鎮”、300個“電商村”,項目覆蓋15個貧困縣的12個鄉鎮、103個貧困村。遴選評定了洮南市洮之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通榆縣吉林雲飛鶴舞農牧業科技公司等8戶企業為吉林省貧困縣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基地。
通過政策、項目、資金的持續投入,已在貧困村建成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813個,培訓建檔立卡貧困戶10398人次,構建了輻射吉林省所有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産品出村、精準扶貧的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支撐體系。
創新手段,建立“點對點、點對面”的幫扶模式
“汪清最純”土雞蛋銷量4165件;金黃誘人的蜂蜜銷量938件;“東光生態米”銷量2.5萬斤……點開“汪清東光黨建”微信公眾號,助農為樂的菜單裏“東光——鄉親直供”微店的農特産品種類豐富多樣。
汪清縣東光鎮黨委通過黨建帶動扶貧,為鎮內11個貧困村的土特産品在“東光黨建”微信公眾號上進行宣傳推廣,通過“東光·鄉親直供”微店平臺和微信朋友圈銷售,所售産品的物流快遞配送均由黨員在下班時間利用個人通勤車送達,有效解決了貧困戶不會賣、賣不了、送不出的問題。
2017年村集體經濟從2015年的3000多元連續大幅增長到41萬元,帶動貧困戶就業2人、32戶人均增收500余元,累計發放“電商分紅”5.05萬元。
伊通縣糧食和商務局因勢利導大米流通企業實施“扶貧糧倉”項目。2017年以來以保護價收購貧困戶水稻近40噸,經過加工後使用糧食流通企業的品牌包裝並印製“扶貧商品”字樣進行全網銷售,所得利潤全部返還貧困戶,幫扶53戶貧困戶戶均增收670多元。大安市舍力鎮通過與大型電商平臺企業“一畝田”合作,通過線上線下行銷,今年全鎮種植的4000公頃的花生已被魯花集團全部收購,種植的2400萬斤元蔥實現産值1000萬元,番茄也由開始上線的8毛錢漲到3元多,客商遍及廣東、福建、黑龍江、河北、北京等地。
盤活市場,建立緊密的扶貧利益聯繫機制
去年,全國首個農村淘寶中心倉在延邊州正式運行,通過“前置産地倉+現場品控+統一渠道銷售”的方式,為“延邊大米”提供生産、質檢、倉儲、銷售、流通、金融支持于一體的服務,解決了農産品上行過程中“品質無法把控”“包裝運輸倉儲能力差”等問題。
為暢通農特産品銷售渠道,吉林省不斷擴大資源對接渠道,通過採用電商大平臺、郵政公司推廣等方式,提升了貧困地區農特産品附加值和銷量,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吉林省分公司充分發揮郵政南北互通、東西互換、點多面廣的優勢,按照“農戶種植製作+合作社加工包裝+電商推廣銷售”的經營模式,緊密結合吉林大米、木耳、人參等特色農産品實施“一黑一白”項目,銷售吉林大米3800噸;集安郵政分公司實施“萬斤白桃”進城項目,實現銷售1.18萬斤;撫松郵政積極銷售寶石村煎餅1.2萬包,帶動該村45人就業增收、1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被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作為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典型加以報道。
阿裏農村淘寶項目已在通榆、鎮賚、大安、和龍等17個縣(市)有效運營村級服務站380個、淘幫手站點320個。在東北率先與阿裏實施興農扶貧項目,阿裏“畝産一千美金”計劃落地吉林省。
今年“雙11”期間,西部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白城市,銷售額同比增長最快。其中,通榆縣當天交易額965萬元,在全國農村電商扶貧前20強貧困縣中排名第17位;洮南市洮之寶電子商務公司當天交易2.6萬單、銷售額突破500萬元。
突出重點,建立可持續的新型扶貧供應鏈
國家級貧困縣大安市,探索整合了順豐、“三通一達”等數十家城鄉物流企業及運力資源,實現了農村電商服務站、供銷服務站、信息金融服務站、物流配送站、快遞收發站、客運服務站“六站融合”,實現了物流快遞一元進村、二元入戶。
2014年,來自洮南市土生土長的9名女大學畢業生共同發起“洮寶”的創業團隊,團隊先後發展了53戶農戶加入了合作社,採取互聯網電子商務等行銷方式,把當地雜糧雜豆等特産銷往全國,之後又成立快遞、電商、培訓學校、大學生創業園,業務範圍涵蓋雜糧雜豆種植、電商創業培訓、物流、孵化、食品加工、線上線下貿易等領域。
2017年,該公司綜合産值超過6000萬元,帶動了500余人就業、人均增收近800元,帶動福順、黑水、安定、車力4個鄉鎮農産品銷售突破了1000萬元。
3月6日,在今年全國“兩會”吉林團代表第一小組的討論會上,榆樹市劉家鎮永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艷鳳向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等代表介紹,該村2016年初成立了永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採用企業加農戶的運作模式,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笨養的黑豬肉、散養的小笨雞、農家院種的幹菜等産品,2017年實現銷售120萬元左右,貧困戶脫貧率達到98%。
實踐證明,電商不但解決了農業産業發展中的“賣難”問題,更激發了群眾創業創新的熱情,倒逼特色産業提質增效,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
下一步,吉林省商務廳將大力優化農村電商扶貧政策,培養農村電商人才,發展農村電商物流,大力支持新型農村經濟主體,支持電商化品牌培育,積極完善供應鏈體系,讓吉林的好産品走出吉林、走到全國乃至世界,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更多群眾一起發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