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去年培育12萬名高校畢業生 有7.8萬人留長就業創業 長春留才“磁吸效應”凸顯
長春日報1月7日訊(記者 溫斯琪):長春擁有42所高等院校,年培育高校畢業生12萬餘人。作為科教文化城,長春市區每10人當中,就有1人是在校大學生。擁有“近水樓臺”的優勢,如何搶得先機?留人是關鍵!
基於此,2018年長春市專門面向在校大學生、高校畢業生及青年群體,啟動了“促進高校畢業生留長創業就業服務工程”。從政策、服務、平臺等多維度入手,全力聚焦讓大學生“早簽約”“快落戶”“好安居”“能就業”“易創業”,築巢留鳳,用心用情讓大學生留下來。
來自長春市人社局的一組數據,彰顯了長春市引才留才的魄力:2018年全市約有12萬名高校畢業生,有7.8萬人留長就業創業,比上年增加1.1萬人。
政策溫度直入人心
“在長春學習了7年,很有感情,這裡的發展潛力大,就業的上升空間也大,現在留下來還給安家費。”遼寧小夥兒馬濤剛剛在長春一家民營上市企業找到了心儀的工作。馬濤是吉林大學機械學院的碩士研究生,此前已有外地企業向他拋出“橄欖枝”,但他更願意留在長春。
留長,住哪?這是大學生畢業後最急需解決的問題。為此,長春市“雙管齊下”,2018年共為高校畢業生發放住房保障補貼資金4500余萬元,讓650名有訴求的應屆畢業生住進質優價廉的人才公寓。
“有的畢業生在意居住,有的畢業生關注發展,所以我們的政策也是從多維度出發,盡力去滿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説。
自2018年4月“留長工程”啟動以來,長春市共為527名有留長就業意願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發放就業見習補貼931萬元,為6102名留長就業創業的“雙困生”發放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630萬元。
發展平臺讓未來觸手可及
高校畢業生怎樣能留得長、走得遠?關鍵在於能否為其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
“成為公務員一直是我的夢想,我的專業和崗位完全匹配,對單位和我個人來説是雙贏。”吉林大學馬列學院的小蔡博士畢業後,作為選調生入職市直機關單位。小蔡能從學校直接走上工作崗位,離不開長春市人社部門搭建的就業平臺。
借助招才引智“萬人計劃”、專業技術選調生“引進工程”、黨政綜合選調生基層“儲備工程”、事業單位人才“采蘭工程”、企業人才“智造工程”和海外人才“海聚工程”,長春市為高校畢業生留長提供了大批量優質就業崗位。
與就業相比,自主創業是眾多高校畢業生的新選擇。吉林龍航無人機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瓊告訴記者,以前他在上海發展,之所以選擇回到長春,吸引他的不僅僅是稅費減免和房租補貼,更重要的是人社等部門搭建的“政校企”聯合體,讓他有機會把更多的無人機培訓、研發、應用項目延伸到學校。“2018年我們和高校進行了幾次對接,為企業帶來了近40萬元的收益,這樣的服務是企業迫切需要的,讓我們在這裡紮根更有信心。”
為幫助畢業生實現創業夢想,長春市人社部門整合了16個市級大學生創業園的信息,建立大學生創業園信息服務庫,提供線上線下全方位指導。針對在校學生、畢業生等不同群體,採取“分段式”培訓方法提升學生創業能力,搭建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推介和展示平臺,2018年全年扶持1.2萬名青年實現創業。
用貼心服務留住畢業生
2018年長春市把近千場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開進了全市42所高校,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12萬個。
與招聘服務相匹配的,是高校畢業生留長後的後續服務。學習環境工程專業的張曉將長春列為其求職的首選地,她僅用了三個工作日就成功落戶長春。落戶快,也是留長大學生的普遍感受。
長春市在優化人才引進申辦流程、簡化人才引進申辦材料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創新,市人才中心為高校畢業生開設6個服務窗口,提供“一窗式”綜合服務,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手續辦理“只跑一次”。
同時,長春市還將服務重心下沉到社區,延伸至“最後一公里”。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特色“示範社區”由28個增至50個,僅凈月社區就直接幫扶2000余名高校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