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播下科技種 催生創新力 千余中小學生科技創新大賽比拼“腦力”
同學們現場組裝自己設計的科技作品。 孫建一攝
長春日報3月26日訊(記者 陳 瓊 胡曉瓊 郭毛毛):眼鏡等常用物品總愛找不到,那就給它們安個“聲帶”,讓物品發聲找主人;看不清地上的左轉彎線易發生剮蹭,那就設計個長方形指示燈,便於駕駛員識別……這些奇思妙想,都來自於2019年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23日,來自長春市多所小學、初中、高中的千余名選手同臺競技比拼腦力。
比賽現場,每一個科技作品都讓人眼前一亮。長春市實驗中學的馮雅子瑄給易丟失的物品安上了“聲帶”。“當你聽到滴滴聲,螢幕上會顯示‘物品在附近’,很快就能找到要找的東西……”她説,裝置利用藍牙通信模組實現了尋物功能。僅用一個遙控器,即可控制多個尋物器,再把尋物器捆在易失物品上。當物品丟失時,遙控器通過藍牙可在10米範圍內進行搜尋,尋物器會發出滴滴聲,方便又實用。
節能環保也是學生們的關注焦點。在老師的指導和修改下,長春市第一零三中學齊桓設計了“未來公園”微縮景觀,3D列印出的涼亭、座椅等栩栩如生。“未來的公園體現的是環保、舒適、節能的智慧設計理念,為遊客打造更舒適的休閒空間。”他説,未來公園的座椅能根據遊客需求自動調節角度,可以為手機充電;涼亭上設有太陽能板,為周圍的景觀燈提供電能;健身器材增加互動功能,例如計步、量體重。
長春市第一零四小學的邱重午發明瞭一種“夜間行駛路口左轉彎及調頭警示燈具”。“有一次我爸爸晚上開車,看不清地上的左轉彎線,就把路邊的護欄給撞了。”他説,在老師的指導下,他發明的指示燈白天滅、晚上亮,包裝由複合材料製成,可抗擊12級風力。“我把指示燈設計成了長方形,可以增大觀察面積,便於駕駛員識別,從而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從零到有,隨著科技進校園活動的大力普及,如今中小學生的心中已經種下了科技創新的“種子”。走進各所學校,科技創新教育活動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為幫助更多學生實現科技創新夢,長春市培育了一支完備而專業的科技輔導員隊伍。
“目前,科技輔導員已實現全市所有學校全覆蓋,近300名老師分佈在各個學校,對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方面的指導。”長春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劉曉明介紹説,如今科技創新活動已經在中小學遍地開花,此次大賽收到科技創新項目262項,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成果18項,青少年科技實踐比賽作品10組。參賽作品涉及的學科領域廣泛,涵蓋物理與天文學、地球環境與宇宙科學、行為與社會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大賽最終成績將在近期公佈,並從中選取優秀作品參加省青少年科技創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