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通化市脫貧攻堅:目標不變 靶心不散

2019-03-28 10:34:11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田東艷   |  責編:劉徵宇

  原題:目標不變 靶心不散——通化市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通化市脫貧攻堅:目標不變 靶心不散

  柳河縣羅通山鎮自立村的扶貧項目——致富畜禽養殖場。該三棟大棚式養雞廠房,總投資500萬元。年肉食雞出欄120萬隻,租金收入73萬元,為村集體經濟壯大和貧困戶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李文鵬

通化市脫貧攻堅:目標不變 靶心不散

  柳河縣羅通山鎮自立村的扶貧項目——致富畜禽養殖場。該三棟大棚式養雞廠房,總投資500萬元。年肉食雞出欄120萬隻,租金收入73萬元,為村集體經濟壯大和貧困戶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李文鵬

  吉林日報3月28日訊(記者 裴虹薦):柳河縣向陽鎮五鳳樓村的低保戶馬長蓮5年前查出肺癌晚期,術後,這場大病耗盡了家裏的積蓄。從不抱怨、努力奮鬥、珍惜生活,幾年過去了,她的病再也沒有復發過。今年,她的丈夫張玉賓想發展貝母種植,駐村幹部就幫他聯繫技術專家教授農業技術,除了耕種自家土地,還能在周邊打短工增加收入。讓馬長蓮更高興的是她的醫療負擔大為減輕,她説:“現在去醫院檢查、住院也就拿個吃飯錢。國家的政策、丈夫的體貼,讓我對生活充滿希望,現在打掃衛生、收拾院子的活都能慢慢幹。”

  通化市目前有貧困人口8888戶17905人,其中,72.08%為因病致貧,19.82%為因殘致貧。從數據可以看出,沒有脫貧的人口幾乎都是沒有勞動能力的,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脫貧攻堅工作任務艱巨、時間緊張。

  向突出問題較勁,啃難啃的“硬骨頭”。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有6755戶13618人脫貧。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階段,通化市聚焦貧困縣和群體攻堅重點精準施策,按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要求,著力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的大扶貧工作格局,確保目標不變,靶心不散,在今年實現減貧1875戶3982人、28個貧困村“摘帽”。

  突出抓好産業扶貧,因地制宜、精準施策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産業。通化市堅持把産業扶貧作為重中之重、核心抓手,注重在調整農業結構、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中開發和推進扶貧産業,因村因戶落實産業脫貧項目,産業扶貧措施覆蓋全體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8年,全市實施扶貧産業項目138項,完成投資1.88億元。立足通化農特産業傳統優勢,特色扶貧産業主推綠色種養業和山區特産業作為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的主渠道。為適應市場需求結構變化,調減玉米,調優水稻,擴大畜禽養殖,增加經濟作物,扶持貧困村和有生産能力的貧困戶發展市場前景好的農特産業項目。目前,全市發展中藥材5800畝,食用菌103.9萬袋,經濟作物4796畝,帶動2681戶5819人。

  哪産業發展得好,哪扶貧的效果就突出、後勁兒就足。柳河縣佔地約800畝的15兆瓦光伏産業園,2017年6月28日並網投運,預計年均實現産值1000萬元,帶動柳河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年人均分紅約1300元。

  為了加快培育扶貧新業態,柳河縣建成4個縣級電商服務中心、399個村級電商服務站,發展省級電商村53個,優質稻米和長白山人參、蜂蜜、山珍等特産品在網上持續熱銷。發揮全域旅遊優勢,推行“景區帶村、能人帶戶”模式,旅遊扶貧業態初顯、日趨活躍。通化縣圍繞“紅色之城·康養通化”的發展目標,開發興林鎮“重走抗聯路”紅色旅遊項目,全鎮157名貧困人口有103人通過參與服務,人均年增收近1000元。同時拓展産業扶貧新領域,加大前端環節培育和扶持力度,新發展鄉村民宿430家,成為全市産業扶貧的一個新支點。

  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就要讓貧困戶參與到現代農業發展中來。針對貧困戶自身增收能力弱、家庭小生産與大市場難於對接等實際情況,通化市活化資源資産,構建利益聯結機制,推進“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23戶市級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1851戶3582人,106家農民合作社帶動貧困戶3056戶11603人。

  大力開展專項扶貧,綜合實施、多管齊下

  讓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享受義務教育和基本醫療保障,通化市大力開展專項扶貧行動,綜合實施、多措並舉、多管齊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結合生態環境保護、落實河長制、護林防火、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開發保潔、巡河、防火等公益崗位,實施就業扶貧。建立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成員基礎臺賬,召開貧困勞動力專場招聘會77場,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000余人次。

  出臺《通化市健康扶貧“雙簽約”活動實施方案》,實施健康扶貧。創新開展“家庭醫生+鄉村幹部”雙簽約活動,從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看得好、看得上、少生病”四個重點方面入手,一手抓提標、控費,一手抓兜底、下沉,建設完成71家標準化鄉鎮衛生院,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518個,提高縣域內住院實際報銷比例和慢病門診實際報銷比例。

  讓農村貧困戶子女義務教育得到切實保障,實施教育扶貧。資助建檔立卡學生1314人,資助金額174.6萬元。改善農村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21所,改造校舍面積3.5萬平方米,招聘特崗教師241名,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條件明顯改善。

  實施金融扶貧,按貧困戶“一戶一檔”方式逐一進行融資需求對接,並進行評級授信,投入風險補償金505.12萬元,2018年,共發放扶貧小額信貸356.85萬元,解決136戶貧困戶小額信貸需求。

  制定《通化市區脫貧攻堅低保兜底“四個一批”專項行動方案》,實施綜合保障扶貧。2018年,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農村低保保障範圍1034人,市區農村低保標準調整為3800元/人/年,各縣(市、區)低保標準全部提高到3600元/人/年以上。對貧困殘疾人給予特別關愛、特殊幫扶,共提供精準康復服務854人,發放生活補貼2794人,發放重度護理補貼1622人,為218名貧困殘疾人實施了家庭無障礙改造。

  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和致富能力,開展扶貧扶志行動。堅持正向激勵,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開展“清潔星”“美德星”等“五星戶”評選,對脫貧戶頒發光榮證;採用生産獎補、勞務補助、設置公益崗位等方式,讓貧困戶通過勞動獲得收入,摒棄等靠思想。大力宣傳扶貧脫貧先進典型,9個典型獲得全省脫貧攻堅獎,1人被評為“吉林好人”。

  深入開展社會扶貧,多方參與、釋放潛力

  打贏脫貧攻堅戰,通化市高度重視社會扶貧在大扶貧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把開展脫貧攻堅作為一場持久而廣泛深入的社會發動,進一步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充分釋放社會扶貧潛力。

  紮實開展定點包保,市直117個部門2722名幹部對全市貧困程度較深的33個村進行定點包保,縣(市、區)170名領導幹部帶領465個縣直部門6899名縣鄉幹部,對貧困村、貧困戶實現了包保全覆蓋。

  動員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向貧困地區輸送致富經驗,吸納就業,捐贈助貧。印發《通化市民營企業“同心攻堅、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關於鼓勵引導民營企業家到貧困村擔任名譽村書記(村主任)助力脫貧攻堅的暫行辦法》,全市71名優秀民營企業家到受聘的村擔任“名譽村書記”或“名譽村主任”,其中47名在貧困村擔任名譽職務,共實施扶貧項目59個。通化作為“醫藥城”,醫藥企業積極助力健康扶貧行動,振國藥業三年累計出資1100萬元,免費為農村貧困癌症患者提供治療和藥物。

  發動社會開展愛心行動,注重發揮群團組織作用,組織社會各界開展愛心幫扶活動。團市委組織開展“希望工程·圓夢大學”公益項目,幫扶貧困學生212人;市婦聯組織“通化五姐”創業就業培訓7期、培訓570人次,幫助貧困婦女完成“她心願”551份。全市27236名志願服務者服務時長40459.5小時。

  駐通部隊也傾情參與進來。他們以建設第二故鄉為己任,以參戰脫貧攻堅的實際行動為通化“全國雙擁模範城”爭光添彩。96752部隊定點援建柳河縣三源浦鎮六盤村,投入43萬元,建設1060平方米溫室大棚並簽訂農産品採購合同,幫扶六盤村脫貧致富;96605部隊定點援建通化縣果松鎮東明村,投入37萬元,出動車輛150台次,支持東明村創建暖水民宿旅遊品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