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不用修田埂 無需除雜草 不為水發愁 高標準農田備耕真輕鬆
長春日報4月19日訊(記者 袁 達):“4月1日至10日,育苗;4月10日至20日,檢修農機具;4月20日至5月1日,整地……”當前,各地備春耕工作已經全面鋪開。榆樹市保壽鎮民悅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洪良的筆記本上,早已列好了備春耕的“時間表”。
“現在水稻苗已經育上了。”保壽鎮紅旗村農田裏一排排的大棚格外醒目,這裡就是民悅合作社的育苗大棚,陳洪良打開大棚,揭去覆蓋在育苗缽盤上的塑膠布,“再過幾天就能出苗了。”
離育苗大棚幾百米遠的地方,是一大片稻田。這裡的稻田與普通稻田不同,每塊稻田的面積都很大,田邊有攝像頭,田埂不是普通的土埂,而是塑膠田埂。“這裡是我們的高標準農田,一共有60公頃。”陳洪良自豪地説,去年合作社完成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精心打造了這片“升級版”稻田。
高標準農田的備耕與普通農田有什麼不一樣?
“更省心,更輕鬆。”陳洪良走進稻田,用手敲了敲腳下的田埂,“就拿田埂來説吧,以前是土埂佔地較大,每年備耕期間都需要整修,現在的田埂是由高強度塑膠製成,不但使用壽命長還不用整修。”
此外,由於塑膠田埂佔地面積小,不會生雜草,也提高了稻田的利用率。“我們算了一下,與普通稻田相比,利用率增加了15%左右。”陳洪良説,在插秧期間,塑膠田埂更方便農機進出,實現機械化、智慧化運送秧苗、肥料,提高水稻生産作業效率及生産品質。
除了不需要整修田埂,高標準農田也無需為用水發愁。“農田用水全部改用地下管網,每塊稻田都建了機井,科學灌溉。”陳洪良説,高標準農田實現了地下灌溉、氣候土壤自動監測、自動化除蟲,讓水稻生産更加便捷。
高標準農田讓作業環節化繁為簡,使合作社有更多的時間研究經營。“去年,我們在稻田養鴨,效果很好,水稻和鴨子都取得了豐收。”陳洪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