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4月28日訊(記者 楊悅): 有一種車,生來就註定不平凡,這就是“解放”。它既是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的親歷者,也是民族品牌從弱到強的見證者。
1953年7月15日建廠至今,一汽已跨越一個甲子,解放卡車先後締造七代經典産品。“解放”雖然只是一台卡車的名字,但它的每一次進步,都牽動著一汽人乃至全國人民的心。
1956年7月13日,第一輛解放牌卡車CA10從生産線緩緩駛下。14日,第一批12輛解放牌汽車在歡聲笑語和雷鳴般的掌聲中徐徐駛出生産車間,這標誌著第一汽車製造廠的3年建廠目標如期完成,從此結束了新中國不能製造汽車的歷史;
1983年,第100萬輛解放卡車下線,改革開放帶來的春風伴隨著解放卡車走遍神州大地;
1994年,第200萬輛解放卡車下線,隨著長頭汽油到平柴油的轉換,解放的産品與時俱進;
2001年,第300萬輛解放卡車下線,面對市場變化,解放卡車實現了由中到重的主動轉型;
2014年,第600萬輛解放卡車下線,經歷短暫的沉澱與蟄伏,解放即將奏響自主的最強音;
2018年,第700萬輛解放卡車下線,解放再次締造新的傳奇;
2019年,面對世界商用車行業的迅猛發展,面對國際化的市場競爭,超越700萬産量的“解放”在開放中奮力前行,在創新中跨越突破……
在中國一汽蹲點採訪期間,記者近距離接觸了我國汽車領域這塊響噹噹的民族品牌。
走進一汽解放卡車廠總裝車間,各種設備轟轟作響,送貨車來回穿梭,工人師傅和加工機器默契配合,一派繁忙的工作景象。
從建廠初期的“開創”,經歷“換型”“調整”“比肩”“主流”,再到如今的“領航”,一汽解放的光輝歷程在車間入門處的展示墻上一目了然。
“從我初入廠時生産的CA141,後來上了J5,逐漸提升産量,再到現在的J6和J7,解放一直在進步。僅卡車廠,目前每天産量在510輛左右,月産1.4萬輛,這個數字在過去很難想像。”提起入廠25年來見證解放卡車的變化,一汽解放卡車廠總裝車間主任吳相偉滿臉自豪,“看看這車間,過去的忙亂不堪沒有了,各部門配合井井有條,産量當然能上去了!”
在車間入門處的另一側,幾輛外形各異的解放卡車依次排列,它們代表了幾代解放卡車車型。“這款車是CA15,是建廠時從前蘇聯引進的一款産品。這一款CA141,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第1款車型,是在1986年,打破了30年一貫制。”介紹起這些車型,一汽解放整車開發首席工程師高鐵石如數家珍。“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剛參加工作時的研發條件遠比不了現在。那時最簡單的發動機隔震橡膠軟墊,我們想做測試,沒有設備就做不了。現在不僅是這種小的測試,整車的模擬環境裝置,都可以模擬成零上45攝氏度到零下45攝氏度的環境測試。”作為一汽解放的技術工程師,對於企業的發展高鐵石感觸頗深,“現在,我們的牽引車達到了市場銷量第一,每3輛牽引車就有1輛是解放的。我們的輕卡,起步比競爭對手要晚,但是我們想做就能夠做成,現在輕卡市場銷量已連續3年年均實現60%的增長,去年達到了5萬台,今年計劃達到7.5萬台,預計份額至少要增加50%。”
在一汽解放卡車廠裝備技術室工作的李方印也為這些年廠裏的變化點讚。他告訴記者,作為一名維修員,從最初的幹體力活,到現在的機械化、智慧化,自己的維修技術和文化修養也跟著不斷提升,是時代造就了現在的他。“過去車出毛病了,咱得拿著圖紙挨個找接觸器;現在筆記本電腦一插上,哪個點出了問題一下就顯示出來,這工作效率自然就高了!”李方印坦言,發展和提升自我的過程中少不了陣痛,過去是老師傅帶小徒弟,可年輕人對新事物接受快,有時老師傅也要向徒弟請教,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一汽解放卡車廠物料籌措室生産計劃員孫建就是李方印口中的年輕人。別看孫建是“90後”,入廠已有近4年的時間了。“咱們的解放卡車真是越來越現代,我們年輕人也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學習老師傅的經驗,學習新的技術要點,共同將解放卡車造好,我相信我們的解放卡車一定能夠在市場上持續領航!”孫建堅定地説。
記者手記:
66年鏗鏘前行,66年改革創新,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700萬+”産量的背後,代表著解放越來越快的發展速度,反映了解放越來越好的發展品質;凝結著解放人辛勤奉獻的汗水,體現著解放人不忘初心的擔當;充滿著來自解放夥伴們的支持,更代表著來自用戶的信任和期望。面對世界商用車行業的迅猛發展,面對國際化的市場競爭,解放在開放中奮力前行,在創新中跨越突破,鑄就了屬於自己的王者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