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委省政府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 (2019年5月13日)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中發〔2018〕34號),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覆蓋、全過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創新預算管理方式,更加注重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強調成本效益、硬化責任約束,著力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通過2—4年的努力,省級和市縣級分別在2020年年底和2022年年底基本建成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形成事前評估、事中監控、事後評價的閉環機制。達到預算績效管理標準科學、程式規範、方法合理、結果可信。
二、實施全方位預算績效管理
(一)政府收支預算全面納入績效管理。各級政府預算收入要實事求是、積極穩妥,嚴禁脫離實際制定增長目標,嚴禁弄虛作假違規變相增加政府債務。各級政府預算支出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得超出財政承受能力設定過高民生標準和擅自擴大保障範圍。
(二)部門單位收支預算全面納入績效管理。各部門要強化主體責任,聚焦著力落實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和重點工作任務,加強項目研究論證,在財政部門核定的支出控制數內,自主安排部門本級及所屬單位項目和資金。績效考核以預算資金管理為主線,統籌考慮資産和業務活動,從運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職效能、社會效應、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等方面,綜合衡量部門和單位整體及核心業務實施效果,推動提高部門和單位整體績效水準。
(三)政策和項目全面納入績效管理。從數量、品質、時效、成本、效益等方面,綜合衡量政策和項目預算資金使用效果。建立動態評價調整機制,政策到期、績效低下的政策和項目要及時清理退出,執行中發生重大問題的要按有關規定及時終止,避免資金固化和損失浪費。
三、實施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
(四)建立一般公共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收入方面,要重點關注收入結構、徵收效率、優惠政策實施和依法徵收的效果。支出方面,要重點關注預算資金配置效率、使用效益、社會效應,特別是重大政策和項目實施效果。積極開展政府投資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採購、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債務項目績效管理。
(五)建立其他政府預算績效管理體系。除一般公共預算外,各級政府還要將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全部納入績效管理,加強四本預算之間的銜接,對應每本預算績效管理重點關注對象,以點帶面,逐步實現政府預算績效管理全覆蓋。
四、實施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
(六)預算編制突出績效導向。建立事前績效評估機制,將績效關口前移,各部門各單位要結合預算評審、項目審批等,對新出臺重大政策、新增重大項目開展事前績效評估,重點論證立項必要性、投入經濟性、績效目標合理性、實施方案可行性、籌資合規性等,評估結果作為申請預算的必備要件和前置條件,未開展績效評估的,不予安排預算。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新增重大政策和項目預算審核,必要時可以組織第三方機構獨立開展績效評估,審核和評估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各地區各部門編制預算時,要全面設置部門和單位整體績效目標、政策及項目績效目標。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績效目標審核,將項目績效目標、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與預算同步批復下達,未按要求設定績效目標或審核未通過的,不得安排預算。
(七)加強預算執行績效監控。各級財政和各部門各單位對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對存在嚴重問題的政策、項目,財政部門要暫緩或停止預算撥款,督促整改落實,整改不到位或無法繼續實施的,要及時收回資金,確保財政資金使用安全高效。加強預算執行進度監控,對項目預算執行進度較慢的,同級財政按一定比例收回資金;對未按規定時間下達的,財政收回全部資金,統籌用於經濟社會發展亟需資金支持的領域。
(八)全面開展績效評價。加快實現政策和項目績效自評全覆蓋,如實反映績效目標實現結果。年度預算執行終了,各部門各單位要對預算執行情況以及政策、項目實施效果開展績效自評,評價結果報送本級財政部門。各級財政部門要建立重大政策、項目預算績效評價機制,聚焦重大政策、項目和民生工程實施重點評價。逐步開展部門整體績效評價和對下級政府財政運行情況實施綜合績效評價,評價部門履職情況和效果,評價下級政府預算編制和執行、收入品質、支出結構、債務風險、資金監管等情況,必要時可以引入第三方機構參與績效評價。要不斷創新評價方法,建立績效評價品質管理機制,實施績效評價報告品質評審考核,提高評價品質。
(九)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健全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制度和問題整改責任制,形成反饋、整改、提升績效的良性循環。各級財政部門要建立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掛鉤機制。將本級部門整體績效與部門預算安排掛鉤,對整體績效好、預算執行進度快的部門適當增加預算安排,對整體績效差、預算執行進度慢的部門相應減少預算安排;將下級政府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與轉移支付分配掛鉤,根據評價結果相應增加或減少轉移支付補助;將政策和項目績效與政策調整和預算安排掛鉤,對績效好的政策和項目原則上優先保障,對績效一般的政策和項目要督促改進,對交叉重復、碎片化的政策和項目予以調整,對低效無效資金一律削減或取消,對長期沉澱的資金一律收回並按照有關規定統籌用於經濟社會發展亟需資金支持的領域。
五、健全預算績效管理制度
(十)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建設。健全完善涵蓋事前績效評估、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績效評價管理、評價結果應用等各
環節的管理制度。建立專家諮詢機制,完善專家庫,為預算績效管理提供諮詢評估支持,引導和規範第三方機構參與預算績效管理,建立第三方機構庫,嚴格資格認定,規範選用程式,加強執業品質監督管理。
(十一)健全預算績效標準體系。各級財政部門要建立健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共性績效指標框架,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快構建分行業、分領域、分層次的個性績效指標和標準體系。績效指標和標準體系要突出結果導向,重點體現實績。創新評估評價方法,提高績效評估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十二)推進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快建設預算績效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實現省、市、縣三級聯網,通過統一標準、設置介面、整合流程,建立財政部門績效管理、預算編制、執行、決算、政府採購和各部門各單位基礎信息、財務、資産管理等一體化信息平臺,實現信息互聯互通,為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六、硬化預算績效管理約束
(十三)落實績效管理責任。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各單位是預算績效管理的責任主體。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對本地區預算績效負責,部門和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對本部門本單位預算績效負責,項目責任人對項目預算績效負責,對重大項目的責任人實行績效終身責任追究制,切實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十四)強化績效管理激勵約束。財政部門要加強預算績效監督管理,重點對資金使用績效自評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進行復核,必要時可以組織開展再評價,嚴格執行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掛鉤,獎優罰劣。
七、保障措施
(十五)加強績效管理的組織領導。堅持黨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省財政廳要加強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組織協調。各地區各部門要牢固樹立績效意識,加強對預算績效管理的組織領導和實施,確保預算績效管理延伸至基層單位和資金使用終端。
(十六)加強績效管理的監督問責。審計機關要依法對預算績效管理情況開展審計監督。財政、審計等部門對績效評估評價弄虛作假,或預算執行與績效目標嚴重背離的部門和單位及其責任人要提請有關部門進行追責問責,發現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應當及時移送紀檢監察機關。各級財政部門要大力推進績效信息公開,重要績效目標、績效評價結果要與預決算草案同步報送同級人大並向社會公開。
(十七)加強績效管理工作考核。各級政府要將預算績效結果納入政府績效和幹部政績考核體系。各級財政部門負責對本級部門和預算單位、下級財政部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情況進行考核。建立考核結果通報制度,對工作成效明顯的地區和部門給予表彰,對工作推進不力的進行約談並責令限期整改。
(十八)加強協調配合。各級財政部門要健全預算績效管理機構和充實人員力量,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指導部門和單位提高預算績效管理水準,加強與人大、監察、審計等機構的協調配合,健全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