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打頭陣 作表率 樹標杆——梅河口農村電商駛入發展“高速路”
吉林日報5月24日訊(記者 隋二龍 郭樹仁):借鑒成熟經驗,依託産業優勢,凝聚發展力量。
5月22日上午,隨著啟動球被點亮,投資1.9億元,總面積為1.3萬平方米的梅河口市電商産業園暨麗水·梅河口電商産業合作示範園區正式啟動,這標誌著梅河口電商經濟開啟了嶄新篇章。
具有得天獨厚的水源、土壤、氣候等條件,以“梅”字為標誌的大米、松子、木耳等農産品讓外地人刮目相看,孕育出了“梅河臻品”這一區域公共品牌。
嘗甜頭:農産品銷路不用愁
“電子商務還真是厲害!以前沒接觸過,也不懂,更不相信,但沒有電商這個大平臺,俺們村的土豆都得爛在地裏。”梅河口市山城鎮三泉眼村黨支部書記薛勝利説,還豎起了大拇指。
原來,初次嘗試電商銷售是2018年9月。那時候,全村播種土豆300多畝,産量100多萬公斤。土豆豐收,但銷路成了問題,為這事兒,薛勝利沒少發愁。就在此時,山城鎮領導找到他聊起了電商平臺。
“説心裏話,當時根本沒抱多大希望。可沒幾天,鎮領導把吉林省嘉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電商人員帶到了我們村,還把電商車開到了田間地頭,看那陣勢可不小。通過3天現場直播,45萬多公斤土豆被銷往江蘇、浙江、上海、深圳等地,這下我可真見識了電商的大能耐了。”如今再提起當時直播的盛況和拿到訂單的場景,薛勝利依舊難掩激動之情。
在三泉眼村的帶動下,全鎮目前的農産品、水果、蔬菜等銷往全國各地。
拉班子:對接學習“抱團”發展
嘗過了電商的甜頭,農産品與電子商務碰撞的火花讓梅河口市加快了建設步伐。
近年來,梅河口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電商梅河口”建設為契機,從物流建設、農村電商、産銷對接等幾方面著手,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産業,推進農産品流通現代化。其中,梅河口市長興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2017年就落戶梅城。
“以前我們缺少人才,這次産業園成立,不僅讓我們有了‘大本營’,還引進了很多優秀企業入駐,這樣還能相互學習,資源共享。而且這次産業園招聘了20多名大學生,政府免費幫我們培訓,能把人才留在身邊,企業發展才更有信心。”公司總經理沈寶旭説。
一年多來,梅河口市多次組織召開産銷對接會,通過與浙江麗水對接,把梅河大米産品放入電商平臺,去年通過市商務局與阿裡巴巴天貓平臺對接興農扶貧頻道,眾多農産品陸續上線“展露風采”,擁有了更廣闊的銷售空間。僅2018年,通過電商渠道幫助農民銷售大米1200萬噸,全市電商零售總額共38億元,農村電商交易額達26億元。
享福利:訂單到手底氣足
最近,梅河口市中和鎮關家溝村農民于學忠家迎來了一件高興事兒。原來,木木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與他簽訂了2萬棒甜玉米種植訂單協議書。
“這訂單一簽,種地就更有勁兒了。不愁銷路,沒啥顧慮,剩下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幹!”身為關家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這份訂單讓于學忠心裏有了底兒。
從今年1月開始,木木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與中和鎮開展電商合作,幫助農民在電子商務平臺上銷售玉米、大米、黑玉米、黃瓜、黏豆包等産品。關家溝高士滿等3戶農民先後與這家公司簽訂了甜玉米訂單。
電商産業蓬勃發展,與梅河口市制定的一系列獎勵政策有著密切的關係。近年來,梅河口先後為入駐園區的電商企業和創業大學生減免各項費用380余萬元。
目前,梅河口市19個鄉鎮、303個自然村,已實現電商服務站全覆蓋。有3個鎮、13個村被評為省級電商示範鎮、示範村,獲獎補資金220萬元,通過電商帶動創業、就業人數達2300人。帶動150戶農戶年增收200萬元。打造了“梅河大米”“梅河果仁”區域公共品牌和“滿子”“參娃雪”等企業品牌。2018年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浙江麗水、福州、哈爾濱等地舉辦梅河大米推介會,幫助本地大米企業與20戶域外企業簽訂8000余萬元的訂銷合同。
“接下來,我們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進農産品流通現代化,使全市農村電商發展再上新臺階。”梅河口市商務局局長周君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