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機安裝了自動駕駛設備,內設北斗衛星定位系統,不需要駕駛員,只需一人負責上苗就行。 趙猛佳 攝
長春日報5月27日訊 (記者趙猛佳):天光瀲艷,水田泛波,雨後的鄉野充滿生機。25日,德惠市岔路口鎮岔路口村的一塊水田裏,農民們正在插秧。插秧機走過,稻苗整齊地插在田裏,行距、株距非常標準。走近看,每台插秧機上只有一位農民在不斷地更換著苗盤,駕駛位上卻無人操控。那麼,無人駕駛的插秧機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這些插秧機安裝了自動駕駛設備,內設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我們在後臺設置好數據,它們就可以自己工作了,精度正負2.5釐米。”在稻田邊,哈爾濱航天恒星集團的工作人員侯偉向記者道出無人駕駛農機的奧秘。
農機無人駕駛好處多大?德惠市江畔農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尹治文説,“這樣的插秧機插出的稻苗行距和株距特別標準,稻苗生長期的採光、通風條件好,就能提高稻米的品質。另外,普通的插秧機需要3人完成作業,一人駕駛、一人上苗、一人保障,而這樣的插秧機只需一人負責上苗就行了。一台農機一天可節省人工費600元至800元,整個插秧期至少能節省5萬元。”
在岔路口鎮農業綜合管理平臺上,記者看到,大螢幕顯示著插秧時的氣象信息、土壤墑情、農機運行軌跡等,速度、株距、行距實時跟蹤記錄,實現了數字化和智慧化監控。據介紹,該地塊位於岔路口鎮北斗智慧農業示範園區內,佔地300畝,今年正式開展水稻無人種植示範,地塊已劃分為大小不一的田塊,主要開展北斗農機自動駕駛、無人機植保作業、遙感農情監測、智慧化農業作業指導等內容,探索北斗導航、衛星遙感在農業中的應用。
“無人農業的示範、智慧農業的探索,聚焦的是未來土地怎麼種的問題。”岔路口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要打造一套稻米種植的標準化系統,推動農業精細化規模化生産,打響岔路口稻米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