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創新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答覆方式 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視察我市養老服務工作
長春晚報6月21日訊(記者 陳思秀):20日,長春市民政局邀請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視察了長髮·頤天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慶豐店、長髮·頤天和托養中心利國店和長春市南關區仁大醫養中心,長春市民政局副局長周玉國從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智慧平臺監管、醫養結合服務等方面對長春市養老服務發展情況進行了介紹。 據介紹,截至2018年年底,長春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59.26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21.19%。為有效應對近幾年人口老齡化比例均按每年1個百分點遞增的形勢,長春市通過加大財政投入,鼓勵社會資本運營,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使全市養老機構和養老床位實現大幅增長。目前,全市各類養老機構384家(公辦92家,民辦292家),床位40368張,其中,城區(含雙陽區、九台區)共有各類養老機構271家(公辦38家,民辦233家),床位30025張。近年來,長春市委、長春市政府高度重視養老工作,在制度創新、優惠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長春市養老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基本建立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為補充,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扶持機構養老服務
2018年8月,長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的實施意見》文件正式實施,將原建設補貼、運營補貼合併為綜合運營補貼,提高到每月每人260元。
加強公辦養老機構建設。一方面,在凈月開發區建設800張床位的福利院,改善三無人員供養條件。另一方面,市民政局發起的PPP養老綜合項目被國家財政部列為第二批示範項目,具體建設內容為:建設大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1個,在各城區、開發區建設9個城市托老服務中心,改造和擴建90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積極改善公辦養老機構辦院條件。長春市政府連續兩年共投入1.2億元,支持縣(市)區20個農村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改造項目,將現有農村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撤並整合、面向社會放開。
開展養老院服務品質專項治理。民政發揮牽頭作用,公安(消防)、衛生計生、食藥監、質監等部門積極配合,連續兩年對養老院服務品質進行全面排查整改。努力提升養老護理員從業水準。2017年以來,列支福彩公益金和中央財政試點資金207萬元,對2100名養老機構從業人員進行了培訓。截至目前,全市城區有照養老機構護理員持證上崗率達80%以上。
推進居家養老服務
長春市強力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2017年使用試點資金1074.6萬元,通過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養老服務公益創投、龍頭組織發展等32個項目;2018年下撥2500萬元試點專項資金,鼓勵各地區自行設計開發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助老餐廳,支持養老機構延伸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智慧養老平臺、居家養老醫養結合等項目,實現全市居家養老服務水準大幅提升。
長春市逐步完善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政策體系,2018年5月出臺《關於規範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通知》,對服務人群和標準進行了整合調整,每年為近萬名特困、低保、失能、失智、高齡空巢、失獨等10類特殊和困難老人,按照每人每月200元標準購買居家養老服務。
補齊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短板,開展鄰裡志願服務。2017年5月起,長春市在貧困村組織志願者採取鄰裡結對服務形式,按每人每月200元標準為農村困難老人購買“兩訪三查四助”居家養老服務。2018年又下發了《長春市農村居家養老鄰裡志願服務方案》,將農村鄰裡志願服務項目擴展到全市城區。
打造智慧養老服務平臺
2018年,長春市利用中央財政試點資金打造“長春養老服務”微信公眾號,讓老人、家屬在手機移動端可以輕鬆了解長春的居家養老、機構養老,自由選擇、預約養老服務。
2018年,長春市在南關區開發建設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基礎上,啟動長春市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實現養老院、居家養老服務供應商為老年人提供服務內容、服務過程、服務品質和滿意度測評等環節的全過程監督和管理,以及實現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申請、審核、審批、支付等功能,同時實現區級民政部門與社會服務機構的精準結算和養老機構運營補貼的按天結算。
發展醫養結合服務
2015年2月,長春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建立失能人員醫療照護保險制度的意見》,入住定點的養老機構或醫療照護機構接受長期照護的參保人,發生的照護費用不設起付線,參加職工醫保的補償比例為90%,參加居民醫保的補償比例為80%。2016年,長春市又出臺了《補充意見》,將參加城鎮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的85周歲以上90周歲以下部分失能老人全部納入失能照護險範圍。
目前,全市已有54家養老機構確定為失能人員長期醫療照護定點單位,具備失能老人照護資質的養老機構床位達到13000余張。2014年,長春市衛生部門牽頭下發了《長春市養老機構志願醫療服務工作方案》,全市城區養老機構按照床位數分別與市級、區級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實現了醫療服務對接,市、區兩級醫療機構為入住養老機構老年人就醫開設了綠色通道。此外,支持和鼓勵醫療機構在養老機構中開設老年人康復醫療點和醫師優先在養老機構進行多點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