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一年見成效 兩年上水準 三年大變樣 我市吹響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集結號
農安縣合隆鎮陳家店村裏,一棟棟農民新居拔地而起。 (本版圖片由市農業農村局提供)
一條條整潔平坦的道路讓村民出行更加舒適便捷。到2020年,全市自然屯通硬化路率將達到86.5%。
長春日報6月28日訊: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是一項重大系統工程。我市將堅持對標高位,遠學杭州、近學梅河口,立足全局、科學擺布。按照統籌謀劃、分步實施的原則,2019年到2021年,我市將開展農村人居環境三年集中整治,逐年實現階段性整治目標。
一年見成效。聚焦村屯清潔行動,大力推進農村垃圾清理、廁所改造、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讓村村戶戶乾淨起來。
兩年上水準。聚焦村屯綠化美化、街路硬化亮化,讓村村屯屯綠起來。
三年大變樣。聚焦美麗鄉村建設,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推動農村由環境整潔向綠色生態、治理有效、鄉風文明、産業興旺轉變,讓村村屯屯美起來。
一張藍圖繪到底。我市將重點組織實施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四大攻堅戰,扛起長春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打先鋒、站排頭”的責任擔當,高品質抓好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攻堅戰——
開展“三清”行動,建立長效機制
清理農村生活垃圾。突出清理農村道路、村內公共場所、房前屋後及庭院、衛生死角地帶和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深入整治垃圾山、垃圾圍村、垃圾圍壩、工業污染“上山下鄉”等問題,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任務。
清理村屯內溝塘。清理河道,清淤疏浚;禁止河道內非法種植養殖,禁止向河道內排放畜禽糞污、工業污水和傾倒農村生活垃圾。
清理農業生産廢棄物。重點清理病死畜禽屍體,清理農業投入品包裝物,清理廢舊農膜,清理糞堆,清理柴草垛,推進農膜回收利用和地膜減量替代,推行化肥農藥使用減量增效,搞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加快農村生活垃圾處置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資源化站點建設,距離城鎮較遠的村屯逐步實現垃圾處理不出村。
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長效機制。加快建立“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體系。推廣服務外包模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堅持標準,建立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分類處理機制和村莊保潔長效機制。落實村組幹部包保責任制,明確農戶門前包衛生、包花草樹木成活、包路面清掃的“三包”責任制。
農村改廁及糞污治理攻堅戰——
到2020年,完成農村改廁27.5萬戶,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
農村廁所改造。按照宜水則水、宜旱則旱的原則,城市周邊及有條件的地區優先選擇管網式水衝廁所模式。引導農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設戶用衛生廁所。鼓勵整村和整鄉鎮推進改廁工作。300戶以上村莊,規劃建設公共廁所。推進城鎮、農村、旅遊景區和公路沿線,以及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衛生醫療機構公共衛生廁所建設。到2020年,完成農村改廁27.5萬戶,城市近郊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
糞污治理。農村廁所建設和改造與糞污處理設施建設同步實施。推進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建設,鼓勵畜禽養殖戶採取種植和養殖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對畜禽糞便、廢水及其他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到2020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
農村污水治理攻堅戰——
2021年,所有鄉鎮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2020年,基本消除農村黑臭水體和劣V類水質
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鼓勵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採取綜合措施恢復水生態。2020年,全市20個重點建制鎮以及飲馬河、伊通河流域沿岸鄉鎮全部建設污水處理設施;2021年,全市鄉鎮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村莊水體清理。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開展生活污水源頭減量和尾水回收利用,推進村莊水體清理。2020年,基本消除農村黑臭水體和劣V類水質。
村容村貌提升攻堅戰——
2020年,全市自然屯通硬化路率達到86.5%;建設一批美麗鄉村
鄉村建設規劃編制。按照“多規合一”理念,開展縣域鄉村建設規劃、村莊規劃編制或修編工作。推進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優化村莊功能佈局,實現村莊規劃管理基本覆蓋。2019年年底,完成縣(市)域鄉村建設專項規劃編制和村莊分類工作; 2020年,全部完成村莊規劃編制任務。
“四好農村路”建設。優化完善村莊路網,建立縣、鄉、村三級“路長制”體系,全部改造農村公路危橋,實施村屯道路硬化工程,推進通村組道路、入戶道路建設,完成縣、鄉公路隱患路段整治。2019年,實施“暢返不暢”改造工程2000公里。2020年,全市自然屯通硬化路率達到86.5%。
村屯綠化美化。深入開展“全民共建綠美長春”活動,大規模開展村屯綠化,村屯道路兩側、農戶房前屋後基本實現綠化。
創建“綠美村莊”“綠美庭院”。2021年,村屯綠化覆蓋率達到30%以上,創建“綠美村莊”300個以上。實施村屯亮化工程,有條件的村莊實現主要街道和公共活動場所夜晚有照明。
農村環境治亂。從源頭上治理垃圾亂丟亂扔、柴草亂堆亂積、農業機械亂停亂放、污水亂潑亂倒、墻壁亂涂亂畫、“小廣告”亂貼亂寫、畜禽亂撒亂跑、糞污亂排亂放、庭院內外私搭亂建等行為。
美麗鄉村示範創建。落實全省“百村引領、千村示範”工程,圍繞交通幹線和城市周邊,建設美麗鄉村示範帶。到2021年,創建省級美麗鄉村引領村23個、示範村235個,每個縣(市)區和開發區至少打造1個美麗宜居鄉村示範村。打造美麗庭院3萬戶、乾淨人家6萬戶。保護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突出地域文化特點,打造村莊特色風貌,留住鄉愁。
鄉風文明建設。深入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開展專項文明行動,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制定完善村規民約,發揮村規民約在村民文明衛生習慣養成、履行應盡責任義務、道德教化引領及農村矛盾糾紛調處等方面的作用,樹立鄉村新風貌,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
推進鄉村由環境美向産業興轉變。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産業、農産品加工業、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新産業新業態,推進綠色化、集約化、園區化、品牌化。加快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發揮城市帶動作用,促進農村創業創新。加大政策扶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各縣(市)區要打造一批有影響、有帶動能力的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基地,培育一批星級“農家樂”,建設一批經濟強村,每個縣(市)區要至少打造1個長春市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基地,鼓勵創建省和國家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基地,發揮示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