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7月3日訊(記者韓金祥):自第一批專家踏查長白山池南區老黑河遺址後,為進一步清理遺址痕跡,挖掘遺址歷史信息,近日,吉林省文物局組織各部門研究員及省文物所、省黨史辦、吉林大學、吉林建築大學、省委黨校、省博物院等相關專家,再次前往老黑河遺址開展實地踏察。
經專家考證,老黑河遺址與池南區東南直線距離13.2公里,與鴨綠江邊境直線距離38.1公里,地處漫江源頭老黑河西500米的老黑山上,屬交通要道。遺址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有水井、石墻、石屋、掩體、壕溝、石堆、火炕、地窨子、石築掩體,山頂部有長方形小城一座,為土石混築,圍墻外有壕溝。自發現遺址至今,已採集到帶“滿洲國專賣總局”和“朝鮮石油”字樣的油桶、子彈、搪瓷茶缸、臉盆等多樣遺物。
本次踏察發現,遺址內多為居高臨下的人工砌築工事,射擊孔工事佈局嚴密、孔洞很深;現場發現的銹跡斑斑的油桶,經專家觀察,其産自20世紀30—40年代。
針對遺址的現場發掘,並通過對比文獻,專家得出結論:該遺址建築規模、地表遺存為東北罕見,和抗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同時不排除被日偽軍繼續使用作為掠奪長白山木材的伐木點的可能。
據文獻記載,漫江及老黑河一帶是東北抗日聯軍二軍軍部,以及二軍二師、六師重要的遊擊根據地,曾經在這一帶建立了十幾座密營。密營包含住址、防禦工事、醫院、槍械所、被裝廠等,是抗聯二軍1935—1938年間的重要活動區。
吉林省博物院原副院長、三級研究員趙聆實表示,長白山池南區老黑河遺址的發現,對研究東北史、東北地區的經濟史以及東北抗聯史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