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7月12日訊(記者李銘):近年來,集安市不斷加大水源保護力度,著力抓好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建設,適時開展水源地衛生整治及水源地環境保護宣傳等工作,使全流域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通溝河飲用水源水質保持優於國標二級標準,切實保障了廣大市民的飲水安全。
通溝河是集安市區的主要飲用水源。為保護通溝河飲用水源地生態環境,集安市委市政府早在30多年前就制定了《通溝河水源環境保護規劃》《飲用水源環境保護暫行辦法》等一系列管理辦法,確保集安市居民飲用水安全。2003年1月,集安市人大通過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通溝河水源保護議案》,20名人大代表聯名提議:繼續加大通溝河水源區的生態和水質保護力度,成立專門機構,儘快建立健全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等,以實現通溝河水源的永續利用。該議案的通過,對集安市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人民生産、生活、生命安全等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環境保護貴在持之以恒。2017年,集安市在水源區內投資300多萬元,新設置84個封閉式垃圾收集箱和2部移動式垃圾壓縮箱,並購置小鉤臂車等相關設備,徹底取締山城村半截溝、高臺村疙瘩板溝門兩個較大的垃圾場,切實保護了通溝河流域衛生環境。
2018年,該市結合2017年國家環保督察組的督察要求和集安市人大常委會《關於水源區生態環境衛生管理情況的檢查報告》的審議意見,進行了認真落實和大力整改。一二級保護區實行了水泥擋墻和鐵絲網全封閉管理,並設置了多處警示標語牌。如今,水源地附近已基本見不到生活廢棄物等垃圾,環境衛生狀況明顯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