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視網8月6日訊(記者肖妍、韓嘯、梁美玲 蘇洺永、蔣寶寶): 8月6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邀請中共吉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巴音朝魯,中共吉林省委副書記、吉林省人民政府省長景俊海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走出振興發展新路”介紹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光明日報記者: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時對吉林生態建設提出要求。請問,吉林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上有哪些具體措施和成效?
巴音朝魯:
這個問題非常好。談到生態,吉林非常美,歡迎大家來體驗吉林的大自然,可以説吉林是鋪展在祖國東北的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良好生態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最大的品牌,也是最大的財富。説到底,綠色生態是吉林的家底,我們非常珍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些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理論,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結合吉林的生態特點,實施了東中西“三大板塊”建設。吉林非常有特色,我們國家的版圖是西高東低,吉林恰恰相反,是東高西低。這三大板塊的特色非常明顯,東部是山區,中部是平原,西部是大草原。實施東中西“三大板塊”建設,主要是基於生態文明建設。為了便於記者朋友們了解吉林的生態情況,我介紹一下這幾個板塊。
東部,是生態資源寶庫。尤其是長白山,現在長白山最高的森林覆蓋率達98%,東部整體森林覆蓋率超過78%,它的原始性、天然性難得,這個很不容易,是世界上少有的。所以我們一方面格外保護,另一方面綠色轉型。綠色轉型就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過去是砍樹過日子,現在全部禁伐停伐,開發林下經濟,總體上轉型得不錯。像礦泉水、人參,還有以長白山中草藥為代表的大健康産業快速發展。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已經全面實施,很自豪地講,原來有7到9隻東北虎,現在有27隻;東北豹原來有3到5隻,現在有42隻。野生動物保護,最重要的是族群的定居和發展,而讓它定居是很不容易的,它真正認為這個地方是它的家園才會定居下來。我們在視頻中看到,老虎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它要選擇領地,這些現象非常重要。東北虎豹定居數量在穩定增加,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標誌,説明這個地方的生態恢復了。
中部,是山環水繞、沃野千里。長春是國家森林城市,中國的四大園林城市中唯一的北方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1.5%,在北方少有,大街小巷都有綠化,綠地率達36.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6平方米,連續十年獲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特別是凈月潭非常著名,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林,面積近100平方公里,是巨大的森林氧吧和“城市之肺”。長春空氣品質去年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0.4%,“江城”吉林市松花江穿城而過,“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也是我省中部生態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
西部生態的變化是大家難以想像的。這個地方原來是風沙瀰漫、白茫茫的鹽鹼地,濕地一度萎縮了40%多。我們從2013年開始實施了非常富有想像力的大工程,這個工程就是把松花江、嫩江、洮兒河的洪水與203個的湖泡連通起來,叫做河湖連通工程,一水激活萬水流,河湖連通之後,出現了西部生態的革命性變化,地下水位上升了1米,降雨量過去是250-300毫米,現在連續3、4年超過了400毫米,鹽鹼地減少了6.5萬公頃,濕地恢復了3500平方公里,形成了以向海、莫莫格、查幹湖、波羅湖為核心的4個集中連片、河湖互濟、動態平衡的生態群落,大量候鳥落戶棲息,世界上90%的白鶴每年都來我們西部地區棲息停留,一幅碧水藍天、漁興牧旺、草茂糧豐、人水和諧的美好景象在乾旱的西部變為現實。我非常希望大家有機會去西部看一看,非常美麗。我有一次到了西部,看到了生態發生的變化,情不自禁地作了一首打油詩:“河湖連通水充沛,鶴飛羊歡生態歸。花鮮荷青沃野風,西部美景令人醉。”習近平總書記去年視察查幹湖,對我們的河湖連通工程給予了充分肯定,這是對我們巨大的鼓舞和鞭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保護和生態旅遊相得益彰。我們要把這條路要紮實地走下去。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