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鹿鳴呦呦唱百年 丹青畫卷鐫刻歲月“容顏”
鹿王來了。
鹿鄉秀美,人鹿和諧。
第十屆(2019年)中國鹿業發展大會開幕式現場。
梅花鹿全産業鏈産學研合作項目簽約。
東豐國際梅花鹿産業創投園沙盤。
皇家鹿苑鄉村博物館。
新建成的皇家鹿苑博物館。
吉林日報8月8日訊:東豐縣素以“梅花鹿之鄉”著稱於世。在這片水草豐美的地方,以獨特的地理優勢,將鹿業歷史延續至今。
追溯養鹿歷史,翻開塵封畫卷。東豐縣人工養鹿歷史長達200多年,積累了豐富的鹿鄉文化,是全國人工飼養梅花鹿的發源地,也是唯一有史料記載的梅花鹿人工養殖地區。
據書中記載,東豐在清兵入關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被辟為盛京圍場。《辭海》載:東豐“以産鹿茸著名,有全國較早的養鹿場。”1947年,東豐縣誕生了中國第一家國有鹿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相繼建成9個國營鹿場,至1997年存欄鹿1.5萬隻,為國內14個省市提供萬餘只優良種鹿。
上個世紀50年代,炸茸技師馬興泰探索出獨特的馬氏炸茸技術工藝,使我國傳統鹿茸加工工藝得到進一步昇華,創造了享譽世界的“馬記鹿茸”品牌,成為我國歷史上唯一獲得出口免檢的鹿茸品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末代皇帝溥儀的胞弟溥傑為東豐縣題詞:“神州鹿苑”;愛國將軍張學良先生親筆為東豐縣題詞:“中國梅花鹿之鄉”;吉林省委原書記王雲坤為東豐縣題詞:“東豐—中國梅花鹿之鄉”;1996年東豐縣舉辦盛大慶典活動,隆重紀念東豐縣人工養鹿200週年,2004年全國春季鹿業研討暨第三屆中韓科技交流會在東豐縣隆重召開。
悠久的養殖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東豐梅花鹿産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和機遇。
改革開放以來,東豐縣、東遼縣養鹿業有了長足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東豐縣把大力發展梅花鹿産業作為構築特色經濟的首要任務,作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條重要途徑,採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速了養鹿業産業化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