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日報9月1日訊(記者 楊洪倫):剛剛閉幕的第十八屆長春農博會上,永生村商品又一次大賣。
“我們村的合作社和企業已在加緊組織生産,好完成訂單。”8月28日,榆樹市劉家鎮永生村第一書記李新功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通過“第一書記代言”活動,兩年來,李新功帶領永生村群眾參加了15場大型展會,並通過媒體及微信朋友圈推銷産品。
經過不懈努力,永生村農産品的市場知名度不斷攀升,産品銷往全國19個省市,線上線下累計銷售額突破300萬元。2018年,永生村被省商務廳評定為“電商村”。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
找準脫貧致富目標
永生村是東北平原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省級貧困村,共有貧困戶173戶,貧困人口396人。村子地域偏遠、産業單一,貧困人口多、扶貧難度大。
2016年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永生村被確定為市委辦公廳扶貧包保聯繫點,李新功被選派為駐村第一書記。
為了讓村子儘快改變落後面貌,讓貧困群眾儘快富裕起來,3年來李新功走遍了全村的每家每戶、每個角落,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並積極與市縣兩級農業和規劃部門研究探討,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和做法,努力探索適合永生村的發展之路,最終形成了《榆樹市劉家鎮永生村特色小鎮整體規劃方案》,確立了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三園兩區”建設為載體,以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為路徑,以脫貧攻堅為突破口,用兩年時間打基礎,3年時間實現脫貧,5年時間把永生村打造成“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的奮鬥目標。
項目帶動産業拉動
不斷夯實發展基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李新功始終把增強貧困群眾的“造血”能力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三年來,他協調各類扶貧資金2000多萬元,在永生村規劃實施了20多個發展項目,涵蓋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特色産業等方面,讓村民真正感受到了獲得感幸福感。
2017年,永生村獲得長春市“美麗鄉村”稱號。2019年6月,永生村被省生態環境廳命名為“省級生態村”。
李新功自覺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電商”模式,引導永生村走一二三産融合發展之路。永生村先後引進了吉林省陸路雪食品有限公司,助推農戶流轉土地150公頃,種植豐産高效鮮食玉米,同時鼓勵農戶加入種植合作社,使農戶不僅能從土地流轉中獲得穩定收益,而且還能在公司經營中獲得增值收益。推動兩家大型苗木企業落戶永生村,建設100公頃苗木基地,不僅改善了村生態環境,而且帶動了苗木産業發展,增加了農戶收入。他積極引導村民走市場化發展道路,幫助永生村註冊成立了吉林省永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搭建了電商平臺,打通永生村農副産品銷售渠道,培育永生特色農産品品牌。
精準扶貧黨建引領
走上脫貧致富路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工作中,李新功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從解決貧困群眾的實際困難入手,創新採取發展生産解決一批、醫療救助解決一批、教育幫扶解決一批、社會保障解決一批、共建結對解決一批的“五個一批”工作法,為每個貧困家庭都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要求。
李新功把多年的黨建工作經驗用到扶貧工作當中,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為永生村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扶貧工作隊”。注重典型引路,培養和塑造了有信心、有能力、有感召力的村黨總支書記王艷鳳;注重人才培養,平均每年發展1~2名新黨員,不斷把素質好、熱愛農村工作的年輕人吸收到村級組織中來;注重規範建設,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規範村級財務管理,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範化水準不斷提升。
如今,永生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由不足5萬元增加至15萬元,貧困發生率低於1.2%。
2018年,全村人均年收入突破1.2萬元,村民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改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永生村正向小康社會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