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打通水利脈絡 築牢豐收根基——我省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糧食豐收紀實
白城市白沙灘灌區幹渠
前郭灌區水稻試驗田
前郭灌區灌溉管理局重點試驗站無線遠程遙控進水閘
白城市洮兒河灌區洮北一分幹渠
白城市洮兒河灌區工程總體佈置圖
吉林日報9月23日訊(通訊員 邊境 記者 任勝章):縱橫2172公里,白山松水間,一張巨大的農田灌排渠係,八方通聯,綿延不斷。金色稻浪,迎風滾動,繪就出今秋一幅壯麗的豐收圖景。
豐收的背後,是吉林省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但總體而言,吉林省水資源總量不足,時空分佈不均,人均水資源佔有量、耕地畝均水資源量分別為全國平均水準的2/3和2/5,屬中度缺水省份。
中西部糧食主産區耕地面積約佔吉林省總耕地面積的80%,但是河網密度低,水資源量僅佔吉林省的18%,個別地區地下水開發利用率高達70%-90%。
農田水利建設管理投入不足、管護機制不順等農田水利發展滯後問題,已成為影響吉林省農業穩定發展和糧食安全的突出短板。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既是農業發展的瓶頸,也是農業增産的潛力所在。
如何破冰?
黨的十八大以來,吉林省水利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代治水方針,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為目標,堅持建管並重、注重效益,建設了一大批農田水利工程,為促進吉林經濟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目前,吉林省已基本建成了蓄、引、提、供銜接配套的農田水利工程體系,助推糧食生産能力邁上700億斤大臺階。
旱可灌 澇能排
農田水利成農業生産有力支撐
金秋九月,吉林西部,稻田裏一片鬱鬱蔥蔥的美景。條條水渠、道道水閘遍佈鄉間,完善的農田水利設施縱橫交錯,旱可灌,澇能排,成為農業生産的有力支撐。
前郭灌區紅光農場,千米條田,水脈暢通。種植科技戶謝金良望著萬畝稻田,喜上眉梢,他説:“水利設施改造完成後,每公頃産量比原來提高了3000斤。今年註定又是一個豐收年。”
前郭灌區灌溉管理局重點試驗站,通過無線遠程遙控進水閘對水稻生長進行生態調控,讓矩形槽農渠裏的水在稻田裏實現有序進出,進行淺濕曬淺實驗。8月的稻田裏,曬著暖暖日光浴的水稻長勢喜人。
改造後的前郭灌區總幹渠,混凝土板塊襯砌鋪設平整,奔流不息的松花江水通過哈達山水庫攔蓄,到此分成支渠,再通過鬥渠、農渠,進入田地。縱橫交錯的水脈,為這裡源源不斷注入生機,不僅有效提高了輸水效率,而且旱澇可救,在支撐農業生産方面,充分發揮了節水、高産的科學管控優勢。
松原市前郭縣前郭灌區是全國大型灌區,始建於1943年,至今已有70多年曆史,灌區面積192.08萬畝,設計灌溉面積56.79萬畝,現有實灌面積45萬畝。年産水稻6億斤,年創産值10億元。
前郭灌區灌溉管理局郭宗仁局長説,前郭灌區工程改造自1998年開始實施,通過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水田節水灌溉項目及其他項目資金投資建設,社會效益和資源效益充分顯現。
從土渠到現代化農渠
莊稼産量比原來翻一番
20年前,洮兒河灌區洮北一分幹渠還是一條土渠,莊稼十年九旱。如今,防滲渠改造後,水閘一開,水便嘩嘩地流入田裏,浸潤著方圓28萬畝黑土地。
白城市洮兒河灌區管理局副局長姜喜峰,是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的建設者和見證者。1994年,他從灌區技術員做起,每天摸爬滾打,與工人們一起建設灌區的美好未來。如今,潺潺渠水與20萬畝良田相映,洮兒河水經科學管控,流進一片片的稻田裏,暖水浸潤,稻浪翻滾。
村民高文福種了270畝稻田,二十幾年前,他從土渠引水到田,因為流量不穩定,莊稼時常遭受水患。如今則不同,農渠裏的水經科學調控,旱可控,澇可調,糧食産量比原來翻了一番。
白城市洮兒河灌區是國家大型灌區,是洮兒河上游察爾森水庫的配套工程、洮兒河沖積平原農業綜合開發的水源工程,是吉林省增産百億斤商品糧的重點項目,也是白城市改善生態環境、致富奔小康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希望工程。
站在渠邊,守望萬畝良田,姜喜峰説,隨著灌區水質的提升和水溫的提高,這裡水稻每公頃增産1000公斤,增加收入2800元,同時給稻農創造了培育優質良種的條件,激發了農民科學種田、科學管理的積極性。
從土渠到現代化農渠,洮兒河灌區採用現代化措施高效管水,不僅有效促進了洮兒河兩岸種植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産業化進程,更拉動了地方經濟快速發展。
引嫩入白配套改造
鹽鹼地變高標準農田
白沙灘上,稻田片片。白城市白沙灘灌區因地制宜,水利設施既高效又節水,既“數字”又“環保”,不僅促進了糧食增收,更保障了糧食安全。
在白沙灘灌區重點試驗站,記者看到這樣一幕,30公頃剛改造完的水稻試驗田,經嫩江水灌溉洗禮,呈現一片新綠。灌區管理站工程科科長王立國説,去年他們開始在嘎什根村開闢試驗站,預計通過2—3年時間,將這片鹽鹼地改良為高標準農田,目前已具雛形。
遇水則興,有水則富。引嫩入白,對白城市意義重大。引嫩入白工程建設管理局局長于永泉説,白沙灘灌區地處我省西北部,是大型灌區,屬嫩江流域,灌區設計灌溉面積31.02萬畝,實有灌溉面積27萬畝,受益人口達24萬人。擔負著我省重點農業産區鎮賚縣4個鄉鎮農業的灌溉和濕地補水任務。
“通過配套工程的改造和完善,確保了灌區在當地農業增産、農民增收和生態環境改善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提高了當地的生産生活水準。”于永泉説,白沙灘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正在持續發揮作用,不僅增加了灌區灌溉面積,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據統計,2000年灌區灌溉範圍內(4個鄉鎮)農業年産值為1.2億元、水稻年産量為4.2萬噸,到2018年,灌區農業年産值4.2億元、水稻年産量為14.1萬噸。通過十幾年的改造,當地農業年産值提高3億元、年産量提高近10萬噸,可以説,通過國家大型灌區項目的投資後,才有了今天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打通吉林水利“高速”
管水+節水築牢農業豐收根基
黨的十八大以來,是吉林省農田水利建設速度最快、改革力度最大、群眾受益最多的時期,農田水利改革發展不斷取得突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經過吉林省人民的不懈努力,吉林省的農村水利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截至目前,吉林省已建成灌區4465處,其中大中型灌區137處。建成大中小型灌溉水庫1569座,灌溉塘壩7000余座,各類農田機井23萬多眼。水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215萬畝,發展旱田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858萬畝。萬畝以上澇區106個,澇區面積2660.37萬畝,有1/2澇區面積達到5年一遇以上排澇標準。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588。
農田水利建設持續推進。實施了8處大型灌區及46處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6處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和120個現代農業大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等項目,共襯砌整治灌排渠道4226公里,配套改造建築物1萬餘座。38個縣開展國家小型農田水利重點項目,有效解決了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326萬畝,新增糧食生産能力9億斤。
高效節水灌溉發展全面提速。堅持節水優先,大力推進農業節水和高效節水灌溉發展,順利完成了吉林省節水增糧行動項目,2012年至2015年集中建成905.8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高效節水灌溉正在走向社會化、規模化、大田化。
供水保障能力顯著提高。除了開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建設外,還重點實施了引嫩入白工程、哈達山水利樞紐、大安灌區、中部城市引松供水、老龍口水利樞紐等工程建設。
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頑強拼搏的吉林水利人,以強烈擔當與奉獻精神,勾畫出一幅農田水利建設、水生態文明與經濟並行發展的絢麗畫卷。(圖片均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