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每畝比傳統模式增産100多公斤 農安160萬畝保護性耕作玉米豐收
長春日報10月14日訊(記者 袁達 通訊員 趙連仲 李社潮):秋收時節,農安縣開安鎮的一片玉米地裏機器轟鳴。“這片都是我們合作社的地,是從3號開始收割的。”農安縣開安鎮鐵有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倪勇興奮地説,合作社應用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種植了900畝玉米,預計産量高於往年。
“春播時很多農戶都不看好這個技術,因為我沒有清理秸稈,直接就在‘埋汰地’裏播種了。”倪勇説,雖然遭遇了前期旱、後期澇和起蟲、風災等不利因素,但合作社依然獲得了豐收。
作為全國全程機械化示範縣,農安縣今年推廣了160萬畝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成為全國推廣該項技術面積最多的縣。
“農安縣是産糧大縣,每年秸稈可收集量在367萬噸左右。”農安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説,為解決秸稈利用這個糧食主産區的突出難題,該縣積極推廣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解決了玉米連作、秸稈離田或焚燒導致土壤退化,以及因此而衍生的生態環境問題。
“我們農安十年九旱,但我發現秸稈覆蓋量越大的地塊出苗越好。”春去秋來,倪勇算了一筆賬,採取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玉米産量每畝可達到1000公斤左右,比傳統模式每畝增産100多公斤。同時,由於少了滅茬、起壟等環節,減少了除草劑和化肥施用量,每畝還可以節省100多元,“這麼算下來,每畝地相當於多收入200多元錢。”
為更好推廣這項技術,農安縣在全縣22個鄉鎮、68個村打造了150個高標準示範區,6個村實現了整村推進。同時,農安縣通過整合項目資金,提高對秸稈覆蓋還田專用機具和作業補貼比例,對免耕播種機、摟草歸行機、深松施肥機等專用機具進行累加補貼,共投入補貼資金1297萬元。目前,全縣用於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的專用機具有4902台,為大面積推廣該項技術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