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築好惠民路 架起“連心橋”——遼源市交通運輸局扶貧助困暖民心活動走筆
為鄉村振興鋪就的“四好農村路”成為産業興旺路、脫貧致富路、鄉村景觀路。
加大行業亂象整治力度,讓“黑車”無處遁行。
農村沿途旅客侯乘亭建成投入使用,百姓出行條件得到較大改善。
為東豐縣沙河鎮友好村修建鐵柵欄580米,使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建成並投入使用的伊開高速遼源西服務區。本組攝影 劉鷹
吉林日報11月7日訊(記者 隋二龍 龐智源):11月4日,通往東豐縣沙河鎮友好村的路上,車來車往。
“以前這都是土路,運糧的車進不來,糧食也賣不出去,得拿家裏的三輪車運到村口再倒到大車上,一年忙活下來,掙不著幾個錢,咋能不窮?”説起當初村裏的路,家住1組的張忠海苦不堪言。
但如今,張老漢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看著村裏的新面貌,笑著説:“村裏新裝的鐵柵欄,村容整齊了;新修了大理石花池,村貌變樣了;鋪好的水泥路,通到家門口,跑車運糧都不叫事兒了!”
如今,友好村的村民們體會到的是真真兒的幸福。
沙河鎮友好村位於東豐縣沙河鎮政府北10公里處,地處偏遠,交通閉塞。人均耕地面積0.43公頃,現有農戶116戶,490人,2016年貧困戶43戶,貧困人口107人,均為國家標準貧困戶。
因為村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缺少致富帶頭人,找不到好的致富門路和致富項目。村民們思想消極守舊,貧困的“帽子”一直戴在“頭上”。
遼源市交通運輸局作為包保單位,本著“扶志、扶智、扶治和扶制”的八字方針,全面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通過多次深入貧困村了解貧困戶家裏情況、致貧原因和實際需求,詳細研究訂制扶貧方案對症下藥。2016年11月,為村民們解決了送糧難、賣糧難、行路難問題,協調申請發改項目,修繕邊溝879.22米,亮化太陽能路燈35盞,總投資72.5萬元。
為了完善文化大院配套設施,為村裏添了5套健身器材,豐富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籌資33萬元修路631米,改善村民出行條件;出資2萬元修繕村委會,出資1萬餘元更新更換電腦、印表機、桌椅等辦公用品,增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能力;堅持物資扶貧,出資2萬元走訪維穩貧困村民,捐衣、捐物800余件,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活難題;堅持鄉村振興戰略扶貧,出資15.5萬元為二組、三組修建鐵柵欄,改善村民生産生活條件。不僅如此,為了開拓村民眼界,組織村民到吉東種業、東北亞博覽會參觀、對接,幫助群眾尋求致富新路……
“俺們村自從跟交通局結下緣,一年比一年好,這不,家裏新領到的棉衣都在這呢,捨不得穿。還有年節的時候,領導還惦記著我們,送慰問金、送東西,俺們都記著呢!”2組村民史文香告訴記者。
2018年4月,村支部書記王吉鳳同村民,將一面“真情幫扶鋪致富路,關注民生奏小康歌”的錦旗送到遼源市交通運輸局局長王岩手中,真誠感謝對友好村用心用情的扶貧工作。
截至目前,通過精準幫扶,友好村已有33戶87人實現了脫貧,剩餘2戶3人,今年年底也將摘下貧困“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