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運用先進科技 保障食品安全 梅河口“智慧食安”建設顯成效
吉林日報12月1日訊(吳連祥):微信掃一掃,手指點一點,家長們能隨時看到“小寶貝”在幼兒園吃的食物來源情況,蔬菜水果的農藥殘留是否達標,還能實時看到廚房的工作情況。這是梅河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實施“智慧食安”工程的一個縮影。
“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梅河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圍繞“四個最嚴”要求,健全完善監管措施,紮實推進“智慧食安”工程建設,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智慧食安”工程是依託“互聯網+”理念和技術,利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二維碼等新技術,對食品流通進行追根溯源,主要包括“智慧食安”大數據雲平臺、“陽光廚房”系統和“智慧食安”大數據分析顯示系統。
市場監督管理局專門成立“智慧食安”推進辦,負責平臺建設組織協調工作。在城區蔬菜批發市場、中心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設立5個全天候檢驗檢測站;以各鄉鎮原有科普小屋為基礎,改建18個農藥殘留快速檢測站;在養老院、中小學、幼兒園、機關企事業食堂和社會大型餐飲場所設置150個檢測點。檢測數據實時上傳至“智慧食安”平臺,監管人員隨時根據平臺數據信息,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明廚亮灶”安民心。啟動“陽光廚房”建設,在全市200家餐飲服務單位後廚粗加工區、切配區、洗消區、涼菜間、主副食庫等關鍵部位安裝高清攝像頭,對餐飲食品製作過程進行實時監督。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電腦、電視同步觀察餐飲食品加工製作全過程,可以隨時查看食材溯源、檢測信息。
數據監管提效能。不斷完善“智慧食安”平臺建設,中型以上食品供應商全部進入平臺。充分發揮大中型食品供應商示範帶動作用,積極引導小型餐飲單位進入“智慧食安”平臺,實現對餐飲單位的網格化監管。“數字食安”系統提升了食品安全防控能力,同時獲取了海量食品産業鏈數據,實現了來源可追、去向可查、過程可控、責任可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