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互掃門前雪 爭修樓道窗 老舊散小區居民“自治”出文明家園
煥然一新的567名居小區。 胡曉瓊 攝
長春日報12月2日訊(記者 胡曉瓊):青磚小瓦朱窗的樓宇,在藍天地映襯下格外顯眼;紅色的方磚步道,平坦整潔;五顏六色的風車,伴隨著微風轉動,歡歌笑語聲充滿著整個小區……如今的567名居小區寬了、凈了、樹木多了,生活在這裡的居民臉上總是挂著喜悅,散發著滿滿的幸福感。這個小區是如何變美、變綠、變得更加和諧文明的?社區居民口中的“愛心大姐”——南關區長通街道光複路南社區黨委書記陳玉英對此最清楚,因為她既是親歷者,也是“帶頭人”。
11月26日,記者在光複路南社區見到陳玉英時,她正在給社區工作人員和網格長們開會。“如果居民需要我們解決問題了,我們要迅速到居民身邊,把居民的事兒解決好了,居民就高興了,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會上,她反復和大家強調著這句話,而這也是她一心為民,帶領社區居民自治和諧文明家園的初心。
為了提升轄區居民幸福感,助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陳玉英大膽創新,在實踐中探索出了一條“1+3+X”居民自治模式,讓居民在自治中“唱主角”。“在自治模式中,‘1’為居民區黨支部,體現黨對群眾組織的組織引領;‘3’是社區網格長、綜治協管員、小區志願負責人,負責管理小區各項事務;‘x’是由若干名熱心公益事業的老黨員、老教師、老幹部、志願者組成的義務隊伍,參與小區各項工作。”陳玉英介紹,通過居民自治模式,居民有事兒有地方找了,有話有地方説了。
如今的光複路南社區,居民安居樂業,鄰裡和諧,團結互助,治安穩定,成為了環境優美綠化型、設施優良便民型、品位優越文藝型、服務優良品牌型的“四優”社區。其中,3年前因棄管導致生活環境臟亂差的老舊小區567名居小區,在陳玉英的帶領下小區居民成立了自己的物業,還設置了物業經理、門衛保安、衛生員,讓居民自己參與小區管理和維護。如今,小區的樹有人剪了,衛生有人及時清理,樓道的門窗壞了,大家搶著來維修,下雪時也是不分片區和誰家,大家一起動手來清雪……小區有事兒,大家爭先恐後一起幹的濃厚氛圍,成了這裡最美的風景,也成了居民心中最驕傲的事兒。
“我們自己平時打掃樓道,清理院裏的垃圾,感覺自己身上也有責任了,幹勁兒特別足,通過我們自己治理,現在環境變美了,我們的心情也非常好,也很驕傲。”567名居小區居民邰繼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