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唱響文明歌 共築幸福城——延吉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紀實

2019-12-09 14:02:33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杜偉   |  責編:李玥

  原題:唱響文明歌 共築幸福城——延吉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紀實

  吉林日報12月9日訊(記者 王雨):

  實景一:“你好,店面玻璃上廣告紙請撕下來。”11月11日,在延吉市長白山路,延吉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河南大隊的工作人員正在沿路巡查,對違規戶外廣告、違章建築、違法佔道經營等突出問題進行治理。

  實景二:“共建文明延吉,共享延吉文明”“文明是最美的風景”……如今,走進延吉市人民公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宣傳標語和牌匾、深受孩子們喜愛的經典卡通人物文明指示牌隨處可見。公園門口曾經車亂、人亂、環境亂的景象消失了。

  實景三:“藍馬甲”到哪,哪就變得乾淨。在延吉市的街頭巷尾,總能看到一群“藍馬甲”,他們為無物業小區清理亂堆亂放的雜物、協調相關部門清理停在小區內的“僵屍車”、走街串巷發放創城知識宣傳冊、在各路口勸導行人和車輛文明出行……他們所到之處,帶走了垃圾,留下了美麗,文明的足跡遍佈城市的每個角落。

  文明創建,久久為功;文明之歌,代代傳唱;文明之果,人人共享。

  2018年2月,延吉市榮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延吉市文明城創建工作站在了新起點,踏上了新征程。

  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對標《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具體要求,延吉市高起點謀劃、高品質建設、高標準推進,部門聯動、持續發力,全市、全民、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熱情不斷上漲,並取得實效。

  11月11日,在延吉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延邊州委副書記、延吉市委書記洪慶強調,“創城”工作並非一日之功,體現的是市委、市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為民情懷,建設美麗延吉的決心和信心需要長期堅持。延吉市上下要在城市管理上、城市建設上、城市保障上下功夫,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為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延吉市全面推行“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的群眾需求全響應機制,由街道切實履行“吹哨”職能,依託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及時發現和收集創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並第一時間聯絡相關職能部門,在規定時限內解決問題,通過相互配合協作,妥善解決了一大批難點問題,形成了創城工作“延吉模式”。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延吉市創新推出了“路長制”,將延吉市主次街路及相鄰區域分為39個包保區域,由市委書記、市委常務副書記、市長等市級領導擔任一級路長,負責督促、檢查二級路長及包保單位“路長制”工作開展情況,協調解決包保單位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問題;二級路長則主要由街道和社區負責人擔任,負責帶領包保單位每日上路巡查,重點巡查環境衛生、市政設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8個方面內容。

  在延吉市延新小學對面廢舊樓房旁,一個寫有“做文明延吉人,創全國文明城”的角落惹人注目。河南街道二級路長劉衛麗告訴記者,這面墻曾是衛生死角,經常有市民將垃圾堆放在這裡,由於其位置緊靠街路,嚴重影響市容和環境。“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通過與包保單位和創城辦公室溝通,在這裡安裝了文明宣傳展板,並將這裡巧妙地設置成了環衛工人工具放置室。不僅環境整潔了,也方便了環衛工人工作。”

  實施“路長制”以來,延吉市文明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美麗街區已見雛形。截至目前,延吉市共清理亂倒亂堆生活垃圾110噸,禁停牌等道路障礙物4300多處,櫥窗廣告8300多處,拆除違法建築86處、1500多平方米。

  延吉市以“三小兩化一管理”為主攻點,在翻新道路、建設新橋、打造城市休閒景觀等工作上下功夫,不斷加快城市建設進程。優美整潔的城市環境逐漸形成,百姓的幸福指數不斷攀高。

  政務大廳環境整潔衛生,工作人員熱情禮貌,便民服務設施細緻到位,各類公益廣告、規範標識全部上墻……延吉市以創城測評體系中的具體要求為重點,進一步明確政務服務窗口的責任。大力開展市場環境集中整治,規範市場經營秩序,嚴格把好食品藥品安全關,全力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社會各界人士都積極投身到創城工作中,延吉市文明志願者註冊人數已達8.1萬餘名,志願服務團隊已達273支,掀起“弘揚雷鋒精神、參與志願服務、共建文明延吉”的熱潮。

  如今,走在延吉的大街小巷,文明之風吹遍角落。馬路上,車輛自覺停車禮讓行人,行人按著紅綠燈指示穿過馬路,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在服務窗口,熱情禮貌的服務語、真摯的微笑給辦事市民送去冬日的溫暖;“藍馬甲”貼心週到的志願服務,不僅扮靚了整個城市,更為城市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延吉市全市上下齊心協力、真抓實幹,共同唱響文明之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