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抓好黨建強基礎 保障民生促發展——長春經開區社會發展局工作記事
每一天,經開區婚姻登記處的工作人員都從小細節入手,提升服務品質。
仙臺社區組織居民在“紅驛舫”黨群服務站包粽子,共慶端午佳節。(資料圖片)
經開區東方廣場街道黎明村東溝社新建的文化廣場。
吉林日報12月13日訊(墨語 吉林記者 王秋月):2019年,長春經開區社會發展局以社會治理、鄉村振興和民生保障為主線,全力推進各項重點工作和攻堅任務。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築牢“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宗旨,多深入基層、多走近群眾,讓群眾在局機關持續改進作風中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不忘初心 堅持黨建引領
貫徹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提振工作士氣。緊緊圍繞“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以衛生各科室遷入民生服務中心新址為契機,強化衛生系統服務意識,轉變服務觀念,提高服務品質,為健康經開保駕護航。強化制度建設,規範各項工作流程。全年共新增工作制度10個,修訂工作制度9個,製作工作手冊6類。全面梳理了各戰線工作流程及相關規範,確保細緻嚴謹。
聚焦“宜居、宜業、宜商、平安、快樂、健康”六大工程,強化綜合調度,全年投資18.26億元,85件民生實事,預計到年底可以全部完成。脫貧攻堅夯實基礎,完善組織機構和相關機制。成立由管委會分管副主任任組長的6個專項工作推進組,制定印發《經開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工作規則》《經開區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實施方案》以及《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2019年脫貧攻堅重點任務責任清單》等系列文件;針對“兩不愁三保障”6方面突出問題,印發了經開區扶貧保障政策手冊,確保政策宣傳到位、落實到位。
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充分發揮區農居辦綜合協調作用,組織召開各類會議25次,組織職能部門赴異地考察4次,上報各級各類信息33條。截至目前,在區建設部門和街鎮的共同努力下,投資2.4億元,重點實施的以改水、改廁、道路、城鄉一體、垃圾治理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以及打造的2個示範村,現已初見成效。
農村産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確認工作有序開展,制定下發《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關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的指導意見》,全力指導配合街鎮搞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矛盾化解和政策解答,預計年底前可完成成員確認工作。清産核資工作如期完成,除三道、金錢兩個村由於歷史原因未能提交清産核資工作成果外,其餘8個村已基本完成了清産核資工作,正在等待上級檢查驗收。
“大棚房”治理工作圓滿順利。切實發揮上下溝通、左右協調作用,相繼開展6輪排查確認工作,及時上報各類情況信息,順利完成清理任務,市巡查組對長春經開區清理整治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民政為民 築牢民生保障底線
城鄉低保動態管理規範有序,城鄉低保全面發放,應保盡保。經開區現有低保1177戶、1838人,全年新增低保137戶、237人,停保94戶、167人,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為低保1138戶、1774人社會化發放低保金1067.66萬元,電價補貼5.36萬元;為660名困難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45.73萬元;發放臨時物價補貼22.35萬元;為集體企業未參保人員42人發放生活補貼23.44萬元。
社會救助及時到位。落實80萬元臨時社會救助資金,為100人次發放臨時救助款54.7萬元;為低保、特困1358人繳納醫療保險40.37萬元,參保參合率100%。為城鄉低保455人次報銷醫療費用82.49萬元;為低保尿毒症患者報銷尿毒症血液透析費用25人次10.5萬元;為特困救助對象175人,發放基本生活救助資金185.25萬元,冬煤補貼12.76萬元;春節期間,為1652戶困難群眾發放慰問金、慰問品等66.2萬元,使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基層政權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大力推進城鄉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工作,2019年新增社區用房5處,共計7520.79平方米。其中,新建1處,開發商提供4處;裝修已投入使用社區用房10處,共計3210.74平方米;新成立錦州社區,于2019年9月25日獲得市政府批復。截至年底,全區28個社區,面積在千平方米及以上的共計27個,達到96%;10個農村社區服務用房面積均達200平方米,達標率100%。
全面開展社區協商工作,共開展民主協商152次,為居民解決問題困難81個。開展社區“兩委”成員培訓,提升服務能力,以實地參觀、大講堂活動、交流學習等方式開展培訓,共計培訓50次、累計培訓1000余人次,培訓率100%。一社一品特色格局愈加完善,打造了一批新的特色社區品牌,如營口“智慧服務”型社區、洋浦“360°”服務型社區、世紀“陽光鄰裡”和諧型社區等。
其中,會展街道的“紅驛舫”通過整合轄區資源建設3000多平方米的黨群陣地,累計開展各類活動100余次,轄區群眾參與約2萬人次,幫助轄區企業、居民解決各類問題103件,真正做到把轄區企業組織起來,把黨員發動起來,把群眾凝聚起來,切實通過了黨建工作打通了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里”;世紀街道的“物業聯盟”聯合創建型社區,憑藉創新的物業管理模式,通過社區與物業交叉任職的方式,實行多種模式分層次管理,均獲得有關領導的好評。
社會福利工作穩步開展。經市民政局推薦,擬定以北海社區400平方米社區用房為依託,由社會組織建設並運營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試點項目1個;現有福利中心1家,年撥付26.2萬元,收住特困供養人員33人,社會老人28人。
使命擔當 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
經開區建立了“三級”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街鎮(社區)42個退役軍人服務站正式掛牌投入工作,全面做好退役軍人的創業扶持、走訪慰問、幫扶解困、信訪接待及權益保障等工作,實現服務保障全覆蓋。
光榮牌懸挂工作紮實開展,投入14.2萬元,製作光榮牌9440塊,為全區退役軍人和軍、烈屬懸挂光榮牌7397塊;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持續順利進行,截至目前,共為8012名退役軍人採集信息並全部錄入信息檔案。退役士兵社保接續第一階段工作圓滿完成,張貼公告1.57萬份,審核通過符合條件208人,完成了資金測算和信息錄入上報。
優撫安置政策全面落實,為465名優撫對象發放優撫金465.9萬元;為79名義務兵發放優待金254萬元;為42名優撫對象繳納醫保15.5萬元、門診費4.4萬元;為2名優撫對象發放喪葬費1.4萬元;為優撫對象報銷醫藥費12.1萬元;為3名優撫對象發放護理費8.8萬元;為52名無軍籍退休職工發放工資209萬元,門診費9.4萬元,採暖費7.6萬元,繳納醫保15.5萬元;為3名復員幹部發放生活困難補助4.8萬元,採暖費0.4萬元;為52名無軍籍退休職工發放工資218.2萬元、採暖費7.6萬元,繳納醫療保險20.6萬元;截至目前,經開區共有安置意願的下崗轉業志願兵13人,已安置上崗8人,待安置上崗2人,已與市局移交安置處確認身份,並報人社局備案。
雙擁工作有序開展。開展了“三節”慰問,春節慰問期間對已核實下崗轉業志願兵10人進行走訪慰問併發放慰問金1萬元;為優撫對象376人發放慰問金18.8萬元;“八一”慰問期間為重點優撫對象92人發放慰問金6.4萬元。為烈士遺屬、新中國成立前老兵和傷殘軍人63人發放慰問金3.7萬元;在會展中心、各主要社區和街路醒目位置懸挂、張貼擁軍擁屬宣傳標語,充分利用板報、簡報、宣傳櫥窗等開展擁軍優屬宣傳活動。切實提高全民國防意識;按照上級文件指示精神,積極開展民兵整組工作,形成了編組相對獨立、任務各有側重、行動相互支援的民兵力量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