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三本賬”打通秸稈禁燒“最後一公里”
吉林日報1月8日訊(記者 劉姍姍 通訊員 呂俊):
吉林省制訂了一系列工作方案,建立了秸稈離田、禁燒和計劃燒除“三本賬”,將責任落實到了村屯、地塊、農戶。記者 劉姍姍 攝
按照“疏堵結合,以疏為主,以堵促疏”的原則,吉林省對秸稈禁燒工作出組合拳,堅持源頭疏導。圖為前郭縣移動式焚燒爐處理裝置。記者 劉姍姍 攝
群眾對美好環境的期待,不是看總量減了多少,而是看品質提升了多少。
近年來,吉林省將冬防作為全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著重抓好秸稈禁燒、計劃燒除、秸稈離田等工作,積極轉變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方法,持續“藍天在線”,老百姓的藍天幸福感越來越強。
2019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吉林省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96.7%,吉林省無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27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6.9%,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53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5.4%。
一項項舉措,一個個成效,白山松水的生態環境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靶向治霾
對症下藥
“‘三本賬’是吉林省針對秸稈禁燒問題設置的防火牆,‘四個禁止和兩條底線’是安全網,《吉林省秸稈禁燒量化責任追究辦法》是‘一記重拳’。”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處長李文輝擲地有聲,“這就是吉林省治理秸稈焚燒的態度和決心。”
這是一針強效劑,強有力地推動著吉林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向更明確、更有針對性的治理方向踏出堅實的一步。
為進一步加強秸稈禁燒工作的精細精準管理,2019年,吉林省各市(州)、縣(市、區)按照吉林省統一部署,出臺了《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稈禁燒工作方案》《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稈離田工作方案》《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稈計劃燒除工作方案》,建立了秸稈離田、禁燒和計劃燒除“三本賬”,將各項工作的責任人、包保人落實到了吉林省每一個村屯、地塊、農戶,打通了工作“最後一公里”。細化工作,是細化到鄉鎮村屯地塊,落實責任,是落實到具體責任人,進一步健全了秸稈禁燒五級包保責任制、網格化監管機制、離田機制、計劃燒除等十余項機制。省級環保部門通過高精度衛星對吉林省範圍內熱異常點位實現全覆蓋式監控,每天定時通報火點位置並組織相關地區進行現場核實。
“第一本賬”——禁燒。即秸稈禁燒區努力做到“不燃一把火、不冒一處煙、不留一片黑”,最大限度減少秸稈火點數量,力爭實現“零火點”。
“第二本賬”——離田。即充分利用閒置土地和空閒場地,設置臨時儲存場所,確保農作物收穫後,除需還田秸稈外,未機收撿拾打捆和散落田間的秸稈及時清除離田。推廣水稻低留茬收割技術,引導農民選擇合適的水稻收割機型。
“第三本賬”——計劃燒除。即嚴格落實“錯時、限量、輪燒”的要求,做到空間和時間“雙間隔”,實行地塊旁站式監管,建立計劃燒除臺賬,實行清單式管理,提高計劃燒除的精細化管理水準。
鐵腕治霾
合力攻堅
為做好2019年秋冬季秸稈禁燒工作,吉林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禁燒工作進行了系統安排部署,明確“四個禁止”,守住“兩條底線”。
明確“四個禁止”,就是禁止在禁燒區內燒除,禁止在限燒區內無序燒除,禁止在不利氣象條件下燒除,禁止在重大節慶活動期間燒除。
守住“兩條底線”,就是堅決守住重污染天氣底線、空氣品質達標兩條底線。
“從目前來看,吉林省環境空氣品質良好,可以完成年度目標,但仍要進一步精細化管理,把該管的都管起來,把出臺的各項工作舉措落實落好,真正見實效。”對於李文輝來説,每一天依然繃緊“監管”這根弦。
制定《吉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提升重污染天氣應對科學化水準;出臺《打贏藍天保衛戰“一微克”行動計劃方案》,切實提升了空氣品質……
2019年以來,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中心,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將重點工作任務納入對各地、各部門的目標責任制考核,吉林省召開了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會議、秸稈禁燒工作會議等對工作進行了系統安排部署。
“在實施精細化深度治理的同時,我們打響了‘夏季攻勢’和‘秋冬季百日會戰’兩大戰役,進一步推動了煤煙型污染治理、‘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重污染天氣應對、柴油貨車攻堅、秸稈禁燒等重點工作落實。”
嚴查秸稈禁燒第一把火!2019年10月9日,趙家店村黨支部書記王佳建被免職,原因是其管轄的村域出現秸稈焚燒火點。
2018年,針對秸稈禁燒,吉林省出臺了《吉林省秸稈禁燒量化責任追究辦法》(以下簡稱《追究辦法》),確立了網格化監管、五級包保、秸稈離田、縣級檢查、市級巡查、省級督查、定期通報、預警約談、聯合執法、量化問責等10項禁燒工作機制,形成全鏈條管理。
科學治霾
全面出擊
“慮於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治理大氣污染的確不是“朝夕工程”,在對秸稈焚燒、鍋爐燃煤、機動車尾氣排放等一系列影響空氣品質的突出問題逐一擊破的同時,更要著眼長遠。吉林省創新手段實施遠程科學管控,疏堵結合謀劃秸稈利用途徑,採取了一系列精準管理的巧措施,更有效地提高了大氣污染防治的整體水準。
建立了計劃燒除吉林省遠程指揮信息系統。利用大數據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將各地計劃燒除方案相關數據納入系統管理,並與吉林省氣象局建立了氣象數據推送機制,通過遠程指揮系統對各地氣象預報數據、環境空氣品質數據和計劃燒除方案等進行綜合研判,根據計劃燒除技術規範明確的燒除條件自動生成計劃燒除建議,依據建議提前對各地下達遠程指令。
目前,在吉林省統一部署下,通過實際應用,吉林市、四平市、通化市、梅河口市、公主嶺市、磐石市、樺甸市、蛟河市等地已根據本地區燒除計劃,組織了計劃燒除作業。由於組織科學有序,並嚴格落實“錯時、限量、輪燒”和旁站式監管等要求,計劃燒除過程中沒有發生環境空氣品質惡化問題。吉林省應開展秸稈離田量2857萬噸,已實施離田量893萬噸,佔吉林省離田量的32%。
不僅如此,為解決農民春耕前將撿拾打捆後散落田間地頭的剩餘秸稈隨意焚燒問題,吉林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展了小型移動式焚燒設備研發。按照“疏堵結合、以疏為主、以堵促疏”的原則,積極尋找秸稈綜合利用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