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雷神山”來了吉林中醫醫療隊
進入雷神山醫院,隊員們首要任務是搬運和安裝相關醫療設備。 (圖片由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長春日報2月20日訊(記者 徐 微):7個小時的陸空輾轉、不足8個小時的休息調整、1天多的防護培訓和物資接收搬運……2月17日,吉林省第二批支援武漢的中醫醫療隊正式入駐雷神山醫院。
長春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醫療隊領隊冷向陽告訴記者,這支中醫醫療隊由15名醫生、45名護士組成。“我們將接手雷神山醫院的一個病區,充分發揮吉林省6家中醫院在中醫藥治療中的優勢,給予當前收治的50余名患者最佳的治療”。
從居住的賓館到雷神山醫院,吉林省名中醫、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疫情防控首席專家、肺病科主任王檀一直走在隊伍最前面。在這個隊伍裏,他年齡最長、資歷最深,早在2003年“非典”時期,就已投入相關醫療救治工作,今年這支援助武漢的醫療隊中有不少醫生都是他的弟子。“與平時沒什麼兩樣,只是多穿了一件笨重的防護服。我們要在戰略上重視救治工作,在心理上藐視病毒帶來的恐懼。”一向寡言少語的王檀這次破例,一路上不斷鼓勵大家。
醫療隊15日啟程,為何17日才參戰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肛腸中心的趙亞昆給出答案:16日1時大家才入駐休息調整的賓館,8時便開始接受防護培訓,13時集合到醫院進行病房最後驗收和物資請領。三輛卡車的醫療物資分批運來,病床、各種儀器及辦公用品、大大小小的箱子,零零散散的盒子,從出庫、搬運、裝車、卸車,再搬運、拆箱、安置、擺放,事無巨細,而這些物資很多都怕磕碰,儘管有志願者協助,但因為太專業,很多力氣活都由他們親自動手……這一次他們一直忙到17日淩晨,從病房到科室,從診療設備到桌椅床舖,為了佈置這個“新家”,他們忘記了吃飯、忘記了喝水,直到所有設備物資安裝到位。
“雖然大家都累得筋疲力盡,但我們內心都是火熱的,因為再過幾個小時,我們就要投入到緊張的工作,救治患者。”這是趙亞昆在17日淩晨通過微信朋友圈發佈的內容。
“天亮,我將‘入艙’,參與救治護理病人了,‘出艙’時,會第一時間向大家報平安。”這是護士周潔在忙碌一天后記下的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