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依法築牢戰“疫”銅墻鐵壁——吉林省司法行政系統依法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2020-02-23 12:25:33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杜偉   |  責編:陳夢楠

  原題:依法築牢戰“疫”銅墻鐵壁——我省司法行政系統依法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吉林日報2月23日訊(記者 王超):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落細吉林省委、省政府和司法部疫情防控要求,吉林省司法廳帶領吉林省司法行政系統立足職能,積極行動,依法築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銅墻鐵壁。

  依法戰“疫” 織牢織密法治防護網

  為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吉林省司法廳積極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全力服務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大局。迅速出臺《關於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實施方案》,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等環節發力,細化20條具體舉措,為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提升依法應對突發應急事件的治理能力,織牢織密法治“防護網”。

  疫情防控,法治同行。吉林省司法廳在全國率先啟動吉林省“疫情防控、法治同行”法治宣傳專項行動,吉林省疫情防控法治宣傳工作有序開展。組織專業律師編寫疫情防控系列普法材料連續在《吉林日報》刊發。抽調律師、法律服務、普法、合法性審查等部門成立疫情防控工作“法律服務”專項組,合力推進疫情防控法律服務和普法宣傳産品製作、推廣工作。開展專題宣傳,緊急印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法律知識問答挂圖和法治宣傳挂圖10萬套共30萬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關法律知識問答手冊4萬套,及時發放到吉林省各地特別是基層村(屯)、社區廣大幹部群眾手中。指導吉林省各級司法行政機關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引導群眾依法反映訴求、依法處理問題,暢通疫情防控宣傳“最後一公里”。

  “硬核”舉措 打造法律服務堅強後盾

  安全便捷,優質高效。為有效減少市民聚集、防止交叉感染,吉林省司法廳開通法律服務“綠色通道”,全力保障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運行。出臺《吉林省司法廳疫情防控期間公共法律服務指引》《司法鑒定服務指引》《公證服務指引》《仲裁服務指引》《法律援助服務指引》,對公證、司法鑒定、仲裁及法律援助等工作進行公示、安排;充分運用“12348”吉林法網法律援助、司法鑒定、公證網上受理和預約系統,在線受理、辦理公證業務,公示吉林省公證、司法鑒定和仲裁機構諮詢電話和在線申辦網址;開通疫情防控法律服務“綠色通道”,對涉及疫情防控工作的法律服務需求優先受理、優先辦理。對當地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提出的法律服務要求,及時回應,及時組織專家團隊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足不出戶,便捷諮詢。為滿足疫情防控時期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各類需求,吉林省司法廳在吉林法律服務網開闢“疫情防控法律服務專區”。“服務專區”設疫情防控法律服務指引、黨和國家疫情防控政策、疫情防控相關法律法規、吉林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和疫情防控法律知識問答5個版塊,每天更新,提供及時全面的法律知識,保障疫情依法防控工作順利開展。截至2月17日,吉林法律服務網瀏覽量達1.8萬次。“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採取遠程移動坐席接聽模式,保證接聽時間。

  心手相牽 共築戰“疫”防線

  深入一線,眾志成城。吉林省各級司法行政幹部職工積極行動,投身抗擊疫情一線。吉林省900多個司法所4000余名工作人員和廣大人民調解員響應號召迅速行動,積極參與包保村(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他們走街、串巷、入戶開展深入細緻排查,重點做好返鄉人員的摸底登記工作,對轄區內社區矯正人員、社區戒毒(康復)人員和重點幫教刑滿釋放人員進行詳細摸排,做到底數清、情況明、跟蹤緊。截至目前,各地司法所共出動宣傳車3000余次,參與入戶排查1萬餘次,張貼宣傳海報、宣傳頁5萬餘份,通過入戶走訪及向來往居民發放《疫情防控時期法律常識》《致轄區居民的一封信》1萬餘份,通過電話核實居民信息2萬餘戶。

  在此期間,吉林省司法廳出臺《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湖北籍刑滿釋放人員臨時安置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司法局要提前做好接收安置防控工作,對6月30日前即將刑滿釋放的16名湖北籍服刑人員做好接收預案。疫情期間,成功安置2名湖北籍刑滿釋放人員,做好5名原在湖北、天津關押的吉林籍刑釋人員的銜接、安置和疫情防控工作。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湖北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只因一聲“湖北需要”,吉林省司法廳迅速部署。在防疫物資極度緊缺的情況下,2月2日就將火速籌集到的20噸高度酒精和價值10萬元的防疫藥品,通過救援綠色運輸通道運往湖北。吉林省律師系統也紛紛行動起來,自發捐款167萬元,還捐獻了口罩、消毒液、酒精、防護服等物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