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科技硬核助長春戰“疫”
長春應化所高能電子加速器輻照技術用於消毒滅菌,加快了防疫物資的生産速度,圖為吉林弗朗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産線。 徐微 攝
長春日報2月26日訊(記者 陳璟 胡曉瓊 陳瓊 張鑫多):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長春各方科技力量紛紛“亮劍”:高校專家和科研人員瞄準病毒開展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智慧隨訪系統“進駐”各街道社區防控一線,提高排查效率;雲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手段的應用,提升了防疫相關策略的制訂和精準實施……擁有“科技城”硬核實力的長春,在戰“疫”征程上勇奪先機。
瞄準病毒“破題”攻關
東北師範大學藥物基因和蛋白篩選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李玉新在總結SARS防控經驗基礎上,帶領團隊成功研發出防病毒口罩消毒液、防病毒消毒濕巾、防病毒車內空氣消毒液等系列抗病毒消毒産品。李玉新介紹,防病毒口罩消毒液能夠避免使用過的口罩成為病毒傳染源,增加口罩的使用次數和時長。
長春應化所專家團隊利用高能電子加速器輻照技術,成功改造出電子加速器輻照射線裝置系統及連續傳動設備,可對醫療用品進行消毒滅菌。該團隊與生産企業密切對接,加速升級改造、優化工藝,正月初五便快速投入生産,目前,可實現每天處理口罩或防護服5萬至8萬個(套),已為吉林弗朗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6戶企業生産的防疫物資進行消毒滅菌。
長春工業大學教授張海悅發揮專業特長,指導省富生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産次氯酸鈉消毒液,30噸成品已馳援湖北;省庫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德蘭及其技術團隊憑藉多年基因測序與合成技術工作經驗,承接國家級科研機構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核心基因合成、探針及測序驗證等任務,為研究病毒的感染和傳播機制、分子診斷等工作的順利開展,發揮重要作用;長春百純和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修志明利用多肽、人工抗原合成技術優勢,助力重慶探生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産病毒檢測試劑盒……長春“硬核”科技力量在全國防疫阻擊戰和物資的供應戰中,響亮地發出了“長春聲音”。
智慧防疫系統顯神通
二道區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天通過智慧隨訪系統,向轄區上萬名居民發送疫情防護通知;南關區民康街道每日應用隨訪系統進行疫情防控服務達4000余次……
作為朝陽區的高科技重點企業,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智慧語音隨訪系統”,猶如我市防控單位的“智慧大腦”,能幫助基層工作者對從武漢返鄉、有發熱症狀的重點人群開展健康跟進隨訪、居家隔離健康隨訪,還能對百姓做疫情防控知識宣教,引導民眾積極採取自我防護措施。
“隨訪記錄和通知觸達情況會自動生成統計報表,方便防控人員第一時間了解異常情況,做針對性處理。”科大訊飛吉林省醫療團隊負責人説,通過24小時在線服務需求單位、一對一遠程視頻等多種方式可對醫務工作者進行指導和培訓。
自1月22日至今,“智慧語音隨訪系統”已累計服務20萬餘人次。科大訊飛還向我省“火神山”醫療隊捐贈80套“訊錄”醫療語音錄入設備,用於智慧化建設。同時,緊急完成的“智慧問診系統”,利用醫學認知智慧推理技術及新型冠狀病毒專業知識庫,將在即將上線的“健康長春”APP上為居民提供防疫自查服務。
“大數據”賦能精細化防疫
“大數據”促使“全檢測”是我市疫情防控過程中的“硬招”:掃碼就能填報入城信息,提高通行速度;掃碼購買特殊藥品信息,實現自主登記……2月1日和5日,南關區相繼推出長春繞城高速南出入口進出人員排掃碼填報信息、購買特殊藥品信息自助登記系統,減輕了長春“南大門”入口交通壓力,實現對重點人群的實時監控,提升防疫相關數據收集的精準度。
南關區借助雲計算、大數據等手段研發上線“疫情防控——排查隔離數據信息系統”,點開系統,可以查詢到該區二次密集接觸者、高速入口返回人員、正在隔離人員等多項疫情防控信息,實現上級核查、社區自查、居民上報等多重功能,減輕了一線社區工作者的工作強度,保證了數據上報的準確性。
“該系統上線後,區裏將市裏下發的表格按照項目及資料結構,直接植入系統,線上即可分派數據到街鄉,社區再利用不同權限設置完成上報。”南關區南嶺街道百屹社區黨委書記冷蘇洋告訴記者,社區工作者特別歡迎這種系統表格,既減輕了他們的工作量,也保證了疫情防控措施的精準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