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五彩大棚映春光——白山市發展棚膜經濟掠影

2020-02-28 14:15:34  |  來源:吉林日報  |  編輯:杜偉   |  責編:孫東臨

  原題:五彩大棚映春光——白山市發展棚膜經濟掠影

五彩大棚映春光——白山市發展棚膜經濟掠影

江源區灣溝鎮沙金村孫義海夫婦在收割韭菜。

五彩大棚映春光——白山市發展棚膜經濟掠影

李慶海的採摘園內草莓紅艷艷。

五彩大棚映春光——白山市發展棚膜經濟掠影

渾江區板石鎮潤澤園裏的榆黃蘑金燦燦。

五彩大棚映春光——白山市發展棚膜經濟掠影

泓泰山野菜有限公司的猴腿菜長勢喜人。

五彩大棚映春光——白山市發展棚膜經濟掠影

  撫松縣仙人橋鎮黃家崴子村品質優良的蔬菜佔了全縣本地蔬菜供應量的30%以上。面對疫情,村黨支部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産,為種植戶當好“服務員”,保障了“菜籃子”穩産保供。圖為基層黨組織指導蔬菜生産。

五彩大棚映春光——白山市發展棚膜經濟掠影

臨江市大栗子街道望江村村民正在進行蔬菜育苗。

五彩大棚映春光——白山市發展棚膜經濟掠影

渾江區群生村黑沃子種植戶在採摘“婆婆丁”。

  吉林日報2月28日訊(蔡衝春 記者 王春寶):二月的春風,依然料峭,吹拂著白山厚厚的銀裝。穿行在山林之間,在明媚的陽光映照下,散落在林間的溫室大棚如同一顆顆明珠熠熠生輝。大棚裏溫暖如春,蔬菜碧綠如茵、草莓艷紅似火、榆黃蘑燦爛似金,農民們辛勤勞作,用汗水澆灌出一片生機。

  面對疫情,白山市不等不靠,千方百計擴大棚膜種植面積,引導發動農民種植各類蔬菜,全力保障“菜籃子”,滿足市民生活需求。

  綠色是良好生態的具體體現,有機是對自然的最大尊重。近年來,白山市依託森林覆蓋率“全國地級市最高”獨特優勢,一張藍圖繪到底,堅定信心不動搖,大力推動“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建設。白山市上下堅持奮戰當下、贏在未來的理念,結合區域特點,做足特色文章,打造“參、蛙、菌、藥、菜、牧、果、蜂、漁”九大板塊産業集群,培育綠色農産品知名品牌,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實現農村美、農民富、農業強。

  沙金村裏韭菜鮮

  連續兩場大雪,給大地披上一層厚厚的銀裝。2月24日,一走進江源區灣溝鎮沙金村,家家戶戶門前的大棚連成一片,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今年60歲的孫義海面色黧黑,正在自家的大棚裏松土,不一會兒就汗流浹背。老伴兒在一旁笑呵呵地割下綠油油的韭菜,大棚裏彌散著濃濃的韭菜鮮香。他家的韭菜剛剛上市,接連不斷的訂購電話便打進來。按照今年的韭菜價格,兩個大棚能收入4萬元,豐收的喜悅佈滿老兩口的臉龐。

  説起種韭菜的歷史,孫義海一臉的自豪。他説,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的父輩就開始種植韭菜,至今已近40年。沙金村三面環山,耕地面積人均不足兩畝,不能形成規模化、機械化農業種植。村民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搞起了適合本地發展的韭菜棚膜經濟。

  沙金村地處高寒山區,晝夜溫差較大,長白山腹地水質含有硒、鍶等微量元素、土壤含有黃沙,土質肥沃。這些獨特的種植環境適合韭菜生長,村民用農家肥加複合土來增加韭菜養分,使得沙金韭菜口感好、味道鮮美。頭刀的沙金韭菜,在周邊通化、白山地區享有盛名,很受人們喜愛。每當上市時,村民根本不需要到市場上去賣,在家裏就有商販上門購買,供不應求。

  自2010年以來,在各級農業部門的大力扶持下,村民建起了暖棚、鋼構架大棚,跨度大、採光好、保溫好,使韭菜相比以前木質大棚提前一個月上市,價格翻了兩倍,吸引了更多村民種植,如今全村800畝地除去不能建棚的土地,基本上都種植了韭菜,成為村民致富的主要途徑。

  泓泰山野菜促“雙贏”

  “大葉芹、老山芹喜陰,不能讓陽光照射時間太長。猴腿菜更是喜陰,最好不要曬到太陽。”2月24日,在位於江源區江源街道大華村的陽光溫室裏,一談起山野菜種植,泓泰山野菜有限公司總經理殷忠達就侃侃而談。初春的陽光經過防曬網的過濾,淡淡地灑落在老山芹嫩綠的枝葉上,散發出陣陣清香。一邊的營養液池中,捆束在一起的枝條上,刺嫩芽展開胖胖的枝芽,惹人喜愛。

  反季節種植山野菜,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模擬山野菜生長的自然環境,使之保持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多年來,泓泰山野菜有限公司不斷探索,在失敗中總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只有牛糞、豬糞通過6個月的腐熟後,才能成為最適合山野菜生長的有機肥料。他們改良山野菜種子,繁育種苗,再移栽到大棚裏或林下,使山野菜在模擬的自然環境中生長。如今,公司依託長白山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種植刺嫩芽、大葉芹、猴腿菜、老山芹(黑瞎子芹)、蒲公英(婆婆丁)、小根菜、刺五加、薺薺菜、柳蒿芽等冬季新鮮山野菜,全力打造原生態、純天然綠色無公害農産品品牌。

  在做大做強無公害農産品主業的基礎上,公司多方位、多層次地推動“農業産業化”進程。秉承“安全、新鮮、美味、營養”的理念,致力於提升大眾健康生活品質。以“公司+農戶”的合作方式,帶動當地農戶共同發展,實現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雙贏”目標。該公司計劃在大華村建設種植孵化園區,讓村民參與其中,既可以打工也可以學習種植技術。通過體驗式採摘,充分利用大棚的空間實施立體種植等農業發展方式,幫助村民打開草莓、葡萄等産品的銷路,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

  採摘園裏草莓香

  溫暖的陽光透過棚膜照射進來,蒸騰起淡淡的牛奶清香。在密密的綠葉掩映間,一顆顆草莓仿佛紅瑪瑙一樣探出頭來。潔白的草莓花一簇簇,微笑著迎接前來採摘的遊客。2月24日,在江源區江源街道大華村的大棚裏,李慶海正在忙碌地摘去多餘的枝蔓和枯葉。

  “只要疫情過去,這裡很快就會銷售一空。”看著滿地紅艷艷的草莓,李慶海對自己口感香甜、鮮嫩多汁的牛奶草莓充滿信心。李慶海來自樺甸,那裏是大棚種植草莓的發源地。十多年前,他就在親屬家裏學習草莓種植技術。學成後,他便四處尋找商機。2017年,他和妻子來到江源區,租下4棟大棚種植草莓。由於當地土壤、水質十分適合草莓生長,草莓採摘園剛一開張,新穎的體驗式採摘就吸引了大批遊客。近兩年,李慶海每年都能收入10萬元。

  説起草莓種植的艱辛,李慶海深有感觸。每年9月播種,才能在春節前上市,一直要忙活到來年的6月。“我只會種草莓,而且江源區這裡的草莓採摘園少,發展的空間還很大。”對未來,李慶海很樂觀。

  小蘑菇也有大作為

  密密麻麻的菌袋碼成一堵堵“墻”,一簇簇肥大的平菇、金燦燦的榆黃蘑從“墻”裏伸展出來,層層疊疊。2月25日,在位於渾江區板石街道金英村的溫室裏,市潤澤園食用藥用菌類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工人將新鮮的蘑菇採摘下來,運往城區的生鮮超市。

  “只要溫度、水分適合,頭一天僅有火柴頭大的蘑菇,第二天就能完全張開菌傘。”合作社總經理周學峰介紹説。

  2011年,金英村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資源,把食用菌作為本村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特色産業來抓。村裏一批食用菌類種植專業合作社相繼註冊並投入生産,潤澤園食用藥用菌類種植專業合作社就是其中的代表。經過多年的發展壯大,如今的合作社,以長白山食用藥用菌開發、生産、銷售為主,擁有一批高素質的研發和生産經營隊伍。並建有菌種繁育、生産示範及食用菌培訓基地,初步建立起“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合作社每年生産加工100多萬袋菌袋,産值1000多萬元。在生産經營方面實行統一培育菌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回收産品、統一銷售。合作社不斷強化品牌意識、打造龍頭産業,受到食用菌種植戶和消費者的廣泛認可。為做好食用菌的銷售環節,合作社對接市區內生鮮超市,實現“産銷一條龍”。

  針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周學峰表示,合作社通過降低溫度等措施,減少蘑菇的産量。同時,積極拓寬銷售渠道,加大與生鮮超市對接的力度,把影響降到最低。

  劉老漢的“婆婆丁”

  2月25日,冰雪消融。渾江區七道江鎮群生村二社裏,春風拂過家家戶戶門前的大棚,棚內一陣陣手機外放的歌聲,村民們一邊聽歌,一邊收穫著各類山野菜。

  群生村二社又叫黑沃子屯,山多地少,但是土壤肥沃、水質優良,十分適合蔬菜種植。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村民們便開始種植反季節山野菜,收益頗豐。

  剛走進劉洪義老漢家的大棚,便是滿眼的綠。半畝多的地裏,鋪滿了綠油油的蒲公英,枝葉肆意生長、蔓延,勃勃的生機撲面而來。

  蒲公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利尿等功效。在當地被稱作“婆婆丁”,每到春天,都是家家戶戶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劉老漢種的“婆婆丁”是當地的品種,每到“婆婆丁”結籽的時節,便上山採集,栽種到自家的大棚裏。加上使用農家肥,使他家的“婆婆丁”保持了野生的味道。每年新年前後開始扣上棚膜,正月十五上市。一到上市的時候,商販便上門求購,供不應求。半畝多地的大棚“婆婆丁”,利用農閒種植,每年能帶來1萬多元的收入。

  七道江的“菜籃子”

  2月25日,在春日暖陽的映照下,七道江村300多棟日光溫室、鋼筋塑膠大棚鱗次櫛比、排列成行。

  看著長勢旺盛的一畦畦水蘿蔔,渾江區七道江鎮七道江村村民崔全勳在算著上市的日期。大棚角落裏,茄子和辣椒的種子已經發芽,等到水蘿蔔收穫後移栽到地裏。根據市場的需求,他家的大棚每年可以種植三茬蔬菜。

  七道江村距離市區10多分鐘的車程,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歷來以種植蔬菜為主,打造的千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在市區內久負盛名。多年來,該村先後建成日光溫室143棟、鋼筋塑膠大棚175棟。蔬菜基地裏噴滴、路燈、配電設施齊全,出産的10個蔬菜品種被認證為國家級無公害農産品,市區內銷售的蔬菜30%以上來自該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