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吉林報道(蔣民 通訊員 安新軒):“推窗見綠,出門見景,人在綠中,城在園中。”昔日大安人的美好願景如今呈現在眼前。綠色,使吉林省大安市這座有著“嫩江明珠”美譽的城市充滿新的生機與活力。經過3年多逐夢,2019年末,大安市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選為“國家園林城市”。
大安嫩江灣國家濕地公園航拍 供圖 大安市委宣傳部
近年來,大安市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作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加速推進,逐步構建起宜居宜業的城市綠色空間和“招財引智”的城市發展優勢。
為了保證創建工作成效,大安市成立了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工作統籌,堅持定期研判,及時解決問題,形成了黨政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職能部門協調抓的組織保障體系。大安市推行了網格化包保模式,將建成區劃分成25個網格,由29位市級領導會同106個包保部門負責包保。
大安市堅持超前謀劃、科學規劃、嚴格實施,先後制定《大安市綠道系統規劃》《大安市城市濕地資源保護規劃》等一系列綠化管理制度和規範性管理文件,形成了“以規劃定方向、以標準定規範、以制度強管理”的園林綠化管理體系,切實保證了各項創建工作的有序有力推進。
科學規劃“建綠植綠”佈局,堅持以綠地為“點”,以街路為“線”,以小區為“面”,全力塑造精品園林、編織綠化網格。2019年,大安市新增城市綠地16.5公頃,目前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達623公頃,綠地率達32%。大安市先後完成捺缽遊園、康平遊園、臨江遊園、江城遊園等13處遊園建設。
大安市重點打造育才西路、捺缽大街、濱湖西路、興工路綠化景觀帶;強化居住區綠地配套建設,共栽植樹木4300余株,新建小區綠地面積均達30%以上。
大安市重點對嫩江灣濕地進行生態修復,先後組織開展了濕地恢復保護、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三大行動”;通過實施嫩江灣“擴湖增濕、退耕還濕、生態護濕、利用興濕”等恢復保護提升工程,治理“沙化”濕地90公頃,擴湖增加濕地180公頃,收回“洪泛”濕地600余公頃,恢復生態景觀島18座,白鶴、灰鶴等20余種野生珍稀候鳥重返嫩江灣;通過啟動“濕地水系”保障工程,引水入城、引水入園,打造水域相通、水島相間的濕地水系。
在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的過程中,大安市堅持以創促建,著力改善人居環境。2019年,大安市完成鐵西街、西站街、糖廠路等街路建設改造任務;累計投入資金3.5億元,在市區及安廣、兩家子、大崗子和舍力等鄉鎮開展污水處理廠建設,累計鋪設管線88.6公里,日處理污水能力達5.7萬噸,水質達到一級A類排放標準,污水處理率達96.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拆除“建成區”內旱廁47座,購置、安放臨時公廁17座,完成城區4座“水衝”公廁提升改造;嚴厲查處車輛亂停亂放違章違法行為,使城鄉交通更加規範;嚴格規範戶外牌匾,重拳打擊非法廣告;強化衛生清掃管護,主次幹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0%以上,使城市容貌明顯改觀;強化煤煙污染治理;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2019年投資3120萬元,完成棚戶區改造面積0.91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