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輿情評論 >> 正文

共享單車 如何避免“共享的悲劇”

2017-09-04 10:13:48    來源:南京日報     編輯:穆菁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騎行”500天,方便出行的同時也帶來三大問題 共享單車,如何避免“共享的悲劇”

  自2016年4月22日第一輛共享單車在上海投用以來,共享單車快速成為共享經濟的領跑者,在方便市民出行、緩解交通擁堵、節能減排等方面作用顯著。至9月2日,共享單車已“騎行”500天,暴露的問題也令人憂,共享單車要避免“共享悲劇”,需要正視並解決好三大問題。

  數萬輛車閒置無人領,是共享還是浪費

  共享是對資源最大程度的利用,共享的本質是高效利用。但現狀是,共享單車的浪費不容忽視。

  南京城西某軟體園的南部,一條斷頭路上,被城管部門清拖的共享單車集中堆放於此,綿延300多米。據相關人員介紹,光此處的共享單車就有上萬輛。南京各個區幾乎都集中了大量清拖的共享單車。城管部門稱,這些單車因亂停亂放,影響城市秩序被清拖。

  摩拜江蘇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摩拜很想取回這些車輛,有的區不發還,有的區要等通知,有的區要付費,要求不一致,大部分被清拖的車還沒能取回。

  城管部門和專家否認了這種説法。一城區停車管理中心負責人説,專門為共享單車建了微信群,在群裏説過多少次,請大家領回各自的車輛,沒有哪一家來申請要車。

  南京城市治理委員會公眾委員、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松認為,對被城管清拖的車,公司不太在乎。共享單車前期擴張追逐的是資本,是公司的估值,誰投放量大,誰估值高,誰就能獲得更多資本青睞,至於共享單車利用效率,公司還顧不上。

  保守估計,南京至少清拖了3萬輛共享單車,按每輛500元估值,就有1500萬元資産被閒置。更隱形的浪費體現在投放的車輛利用率。雖然有共享單車企業稱已實現單車的智慧化精細管理,但幾乎所有公司對各自車輛的利用率都避而不談。據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公佈的數據,南京共享單車註冊用戶達740萬人次,共投放45萬輛共享單車,排名前兩位的為ofo和摩拜,分別投放16萬輛和11.5萬輛,佔南京市場總量的60%。

  南京能容納多少輛自行車?南京交通運輸局公共交通處處長陳兆宏表示,正在請第三方測算南京市場共享單車的飽和度。業內一般認為4%的滲透率,即每25個人擁有一輛共享單車是共享單車容量的上限,照此計算,南京有32萬輛共享單車就夠用了。

  搶佔公共空間投訴激增,是共享還是共搶

  一方面是車輛的閒置,共享單車企業對車輛的利用率諱莫如深;另一方面是各企業搞投放競賽,搶佔公共空間,市民投訴激增。

  9月1日,學生上學第一天。南京市遊府西街小學旁的人行道上排滿小黃車,留給行人的空間大為減少。送女兒上學的田先生撥通南京12345熱線,怒不可遏,“人流這麼密集,擺這麼多車,怎麼走路?”“為什麼要在學校邊上放這麼多車,孩子又不能騎!”“什麼共享單車,這和佔道經營有什麼區別?”

  據南京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的統計數據,從2017年1月1日到8月31日,政務熱線共接到關於共享單車的問題1997件,且每個月投訴快速增加,今年1月全市有關共享單車的投訴才5件,5月份增加到163件,到6月份猛增到415件,而6、7月份正是摩拜和ofo大量投放車輛的階段。仿佛是在一夜之間,地鐵旁、小區外、人行道上,猛然多出一排排簇新的自行車,有些地段幾近成“災”,市民從最初的驚喜,熱烈擁抱,到現在開始不滿抱怨。

  在有關共享單車的投訴中,隨意停放導致出行困難佔了較大比例。

  投訴一天后,談到共享單車,田先生仍情緒激動,“憑什麼貼上‘共享’的標簽,自行車就能亂停亂放?”“按照這個邏輯,那我也可以到處豎共享紙巾亭、共享報亭,大家都免費拿,我賺廣告費就行啦。‘共享’就可以到處放嗎?”

  在誕生之初,共享單車憑著“簡單粗暴”,越過政府審批和管控,擠開公共空間大門,在城市有了立足之地。發展到如今,繼續“簡單粗暴”,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説“不”。

  亂停亂摔肆意損壞,是共享還是縱惡

  共享單車人人可騎,但同時也是人人可“欺”。人人有份,卻也意味著“無主”。於是,挂在樹上、騎在墻上、扔在溝裏,被肢解、被丟拋,各種“創新”招式頻出,好像誰都能衝著共享單車踩幾腳,發泄一頓。

  2017年6月,在南京虎踞西路,一個“躺”在綠化帶裏的共享單車伸出的車頭把騎行在慢車道上的葉女士狠狠絆了一跤,葉女士腿部被刮傷多處,她慶倖當天沒有騎電動車,否則後果嚴重。向公安報警,向城管投訴,葉女士終於弄清,她的摔跤背後竟有一連串的“惡”。騎車人隨意停放,商家不爽,把車扔到路邊,行人不過癮,把車拋向綠化帶。

  連城市管理者也未能例外。有視頻播放某地城管人員將清拖的共享單車一輛輛舉起砸向低窪處,絲毫感覺不到這是凝聚著各種資源和人類勞動的産品,仿佛不過是在扔一塊塊大石頭而已。

  用於共享的單車卻導致了“惡”的釋放。50年前,美國社會生態學家加勒特·哈丁提出,在一個所有人都認為共享資源可以自由支配的社會,人們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結果所有人的利益都會受到損害,共享自由將給所有人帶來毀滅。哈丁稱之為“共享的悲劇”。

  2000年,美國著名的思想家傑裏米·裏夫金出版《使用權時代》,他提出,隨著商業文化從所有權向共享觀念轉變,産生了一種完全不同的經濟方式,它更多地依賴社會資本而非市場資本,這樣的經濟更多地依賴社會信任,這就是共享經濟,關鍵詞是協作。

  在傑裏米·裏夫金的著作《零邊際成本社會》裏,他提到,在美國和加拿大,新成立的、基於IT技術的公共自行車經營機構中,有58%由非營利機構運營,21%由私人機構運營,16%由公共部門運營或租賃運營,其中非營利機構是主要力量,擁有會員比例高達82%,提供的自行車佔總量的66%。

  反觀國內,依靠金融資本驅動的共享單車,如何實現資源的高效流動,實現人和人的協作連接,是時候放慢腳步,探索答案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