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改革創新促跨越 服務民生增福祉 宿遷市人社事業改革發展讓民生幸福更富質感
全國率先實施資格資質去行政化改革,榮獲全國“六五普法”先進單位,獲批國家社保標準化建設“先行城市”試點,泗陽、泗洪、宿城、宿豫4個縣區成功入選全國返鄉創業試點地區,全省率先實施低收入農戶大病補充保險制度……5年間,宿遷市緊緊圍繞“強富美高”新宿遷的發展定位,按照“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的工作主線,奮力深化人社領域改革,大力興辦民生實事,人社事業發展不斷攀上新高峰,群眾的民生獲得感持續增強。
突出改革創新,彰顯示範引領效應
宿遷市把改革作為推進工作的原動力,創新作為破解難題的金鑰匙,打造出人社工作一道道亮麗風景,多項舉措全國全省示範引領。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提出要深入推進以市場化導向為核心的行政體制改革。在此背景下,2014年,宿遷市在全國率先實施資格資質去行政化改革,以“減權去利市場化”為核心,以放開培訓、考試、發證為突破口,通過委託、授權等方式,逐步將資格資質培訓、考試認證權力和職能從政府部門剝離出來,還權于市場,激發市場活力,降低大眾就業創業門檻。今年,該宿遷市出臺《資格資質去行政化改革2017年深化方案》,確立“3331”深化改革10件實事;出臺《宿遷市資格資質去行政化改革工作導則(試行)》等,全力推進職業資格改革項目的市場化運作。當前,宿遷市資格資質項目市場化率達90.6%;組織培訓考試鑒定56萬人次,較改革前年均增長31.5%,獲證率80.8%。鼓勵市內86家企業開展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7.2萬餘人,國務院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辦公室《簡報》專題刊發並推廣改革經驗做法。
與此同時,人社領域其他改革也深入推進。全力推進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制定《宿遷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辦法》等“1+5”實施操作辦法,提升整合後經辦服務水準。深化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市本級及三縣兩區已全部通過省廳上線審批,參保登記人數、審核通過率、業務系統上線均江蘇全省領先。穩步推進國企薪酬制度改革,完善改革配套機制。
鼓勵就業創業,彰顯富民增收效應
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趨勢,宿遷市完善政策體系、創新活動載體,充分發揮就業創業在服務企業、富民增收和精準扶貧方面關鍵作用,幫助更多勞動者實現成功創業、素質就業。
堅持把服務大企業用工放在頭版頭條,連年組織“春風行動”,累計舉辦專場招聘、網絡招聘、外地招聘等活動1726場次,為全市重點企業推薦用工27.8萬人,保障了大企業用工需求。
圍繞實現更高品質就業,聚焦富民主題,啟動“三進三幫”2017就業創業“春風行動”活動,將活動提升到市委市政府層面推動,圍繞“摸需求、送崗位、助創業”三項重點,舉辦各類招聘會570場,幫助950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脫貧。
圍繞激發大眾創業動能,出臺《關於鼓勵支持返鄉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等一攬子文件,加強創業政策扶持。成功創建省級創業型示範城市,“市返鄉創業示範園”獲批省級創業示範園區,泗陽、泗洪、宿城、宿豫4個縣區成功入選全國90家返鄉創業試點地區。實施創業貸款、稅收優惠等創業扶持政策,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2.8億元,社保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2.01億元。
織密社保網絡,彰顯兜底保障效應
讓社保陽光溫暖更多群眾一直是宿遷市全體人社人的不懈追求。5年間,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織密織牢社保兜底“安全網”,更好地發揮保基本的功能。
推進社保擴面提標。結合“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同舟計劃”,連年開展社保擴面“幸福行動”,累計擴面達218.2萬人次、基金徵繳28.4億元。“大小工具包”等經驗做法被部、省推廣。建設工程領域在建項目工傷保險參保率達100%。
持續提升待遇水準。在江蘇省率先實施低收入農戶大病補充保險,為3013人次報銷1416.5萬元;全面實施異地就醫聯網結算, 成為全國首批納入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平臺地級市之一,在全省率先完成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平臺升級改造,為1.17萬人次結算費用2680萬元。連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社保基金社會監督工作連續3年被列為國家試點城市,實現基金安全零事故。
注重人才引培,彰顯集聚支撐效應
人才是發展第一資源。宿遷市人社局圍繞“宿遷英才計劃”,結合市域“雙新一特”和縣域“2+1”産業體系,大力引培支撐經濟發展的人才和人力資源。
打造人才招引進校園活動品牌,累計引進各類高校畢業生9.6萬人,其中“211”“985”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學歷佔22%。推行支持人才落地“購房券”政策,累計發放“購房券”170張,財政補助資金1805萬元。
圍繞消除“勞動者無技能從業現象”,啟動技能振興專項行動、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金藍領”計劃、創新監察先導、培訓提升、鑒定準入、薦業適崗“四位一體”技能培訓模式等,累計組織各類培訓鑒定考試56萬人次,獲證人數達40萬人,其中高級工以上6.4萬人。在第三屆省技能狀元大賽中榮獲五個三等獎,取得歷史性突破;獲批首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深化中德合作高技能人才培養。在汽車維修、機電兩個培訓項目組織報名52人,培養具有德國IHK職業技能證書的高技能人才。
抓好勞動關係,彰顯法治維權效應
宿遷市始終堅持依法行政的工作理念,大力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實現對群眾權益有效保護。
發揮法制規範力實現依法辦事。制定《宿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依法行政辦法》等,全力建設“法治人社”部門。先後榮獲“六五普法全國先進單位”“全國法律援助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
發揮法制調節力維護合法權益。出臺《關於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實施意見》,實施和諧勞動關係“三個100%工程”,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9.99%。出臺《宿遷市工程建設領域工資支付管理辦法》,實施了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專用賬戶等八項制度,將維權關口前移,累計立案查處違法案件4094起,為勞動者追討工資13.45億元。
發揮法制公正力有效化解矛盾。市、縣(區)6個仲裁院全部獲評“省級示範仲裁院”;開展“仲裁開放月”活動,做法被江蘇全省推廣;累計處理爭議案件1.2萬件,調解結案率達85%,持續在江蘇省保持領先。
加強人事管理,彰顯激勵規範效應
充分發揮人社部門人事管理職能優勢,創新管理手段,激發幹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
在全國率先建設公務員誠信體系。印發《關於建立公務員誠信檔案的通知》,將公務員檔案、個人事項報告、廉政記錄等列入誠信記錄,並應用於考錄調任轉任、考核、表彰獎勵,《新華日報》報道宿遷市經驗做法。深化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創新“四個一批”安置辦法,累計接收安置軍轉幹部286人,榮獲“全省軍轉安置工作先進單位”和“雙擁工作先進單位”。
成績代表過去,奮鬥成就未來。宿遷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孫登懷錶示,我們將繼續砥礪奮進,鏗鏘前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省“兩聚一高”要求和宿遷生態經濟示範區建設定位,聚焦“生態化+人社”任務、“信息化+人社”目標、“放管服+人社”創新、“標準化+人社”要求、“誠信+人社”運用和“黨建+人社”創建,更好發揮服務發展、保障民生工作職能,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滿足群眾民生需求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