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蘇蘇州吳江區建立“河長”聯動管理平臺 與百姓聯起來 促幹部動起來(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2017年12月21日,江蘇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首次公開“河長”工作成效。看著自己巡河次數僅為兩次,嵇為超臉不禁紅了,額頭也冒出了汗。“這個月忙著出差開會,沒時間巡河,看到其他河長髮現、解決這麼多問題,壓力前所未有。”
接下來幾天,嵇為超一有空就往自己負責的河流走。通過走訪,他發現河邊養鴨戶亂排污水,就用手機拍下來,反饋到聯動管理平臺,轉發給相關部門解決。
河長制推出已久,如何讓河長們盡職盡責去巡查河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何克服巡查中的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如何讓河長們的工作公開可查,接受群眾監督?
2017年,吳江啟動社會綜合治理大聯動機制建設,與百姓聯起來,解決其訴求,讓幹部動起來,提升工作“精氣神”。“我們就是要從機制設計上,解決幹部脫離實際浮于表面的問題,切實扭轉幹部將責任下移,‘履責’變‘推責’的難題。”吳江區委書記沈國芳介紹,結合建設社會綜合治理聯動機制,吳江推出河長聯動管理平臺,這個平臺首先由震澤鎮開發建設。
震澤依水而建,因水而興,境內河流、湖泊200余條(個)。曾經的粗放式發展,讓河湖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河長制的推出,解決了不少問題,但也存在約束監督機制缺乏的瓶頸,有些河長工作流於形式,甚至不知道所管轄的河流在哪。震澤鎮深入研究河長工作機制,于2017年11月22日推出江蘇省內首創的河長聯動管理平臺。“把河長聯動管理平臺融入社會綜合治理中,實現針對性、系統性、持久性地認河、巡河、治河、護河。”震澤鎮黨委書記陳琦説。
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首先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帶頭轉變作風,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形成“頭雁效應”。震澤鎮45名領導幹部認領了鎮轄50多條河流。鎮長顧全成為快鴨港、戴公橋等19條河的河長,管轄河湖數量最多。“書記鎮長不是官,就要帶著幹部一起幹。”顧全説,為做好表率,鎮裏主要領導啃起了硬骨頭,主動認領污染程度高、治理難度大的河湖。
11月25日15時許,顧全在巡河時發現一家印染企業偷排污水。他打開手機,通過“河長聯動管理平臺”手機端口的“河長入口”,把現場照片往管理平臺推送。顧全介紹,“河長入口”用於河長在巡河過程中的問題上報、資料收集等;提交問題時,系統會將河長所處的GPS點位連同現場資料一同發送至管理平臺。平臺工作人員輕點滑鼠,此條巡河信息實時顯示在大螢幕上——他巡河的時間、距離、運動軌跡,甚至沿途在哪停頓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透明機制約束下,防止河長敷衍了事。”顧全説。工作人員收到信息後,當即發送給環保部門,環保部門迅速介入,用水泥封堵了排污口,並督促企業將污水接管排放。
“河長聯動管理平臺相當於為每個河長建立了電子臺賬,為河長制考核提供依據。”陳琦説,“我們每個月都會公佈河長巡查情況,並進行評比,對業績落後的幹部提出批評。在嚴厲機制督促下,震澤鎮幹部動起來了,河長制長效機制進一步鞏固完善。”據統計,自2017年11月22日震澤鎮河長聯動管理平臺上線至今,各級河長上報各類異常問題103個,已解決38個。
河長聯動管理平臺手機端還設置了“公眾入口”,居民發現問題可直接上報。11月27日,一名震澤鎮居民通過“公眾入口”舉報長家灣村一家養豬場偷排養殖廢水的問題。長家灣河“河長”、鎮政法委書記董芳芳獲悉後,第一時間前往現場了解情況,拍照上傳到平臺。鎮上農業部門“接單”後及時與養殖戶溝通,該養殖戶在2017年12月13日關閉了養豬場。
新時代、新機制、新作風,震澤鎮幹部群眾治水信心大振。在前不久舉行的震澤“黑臭河道治理情況彙報會”上,陳琦向400多位自發而來的群眾表了決心:力爭三年內,讓震澤217條河流和25個湖泊的水質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讓鎮區快鴨港、姚家浜、石墩浜三條河流再次清澈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