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求發:深化機構改革加快推進全面振興

2018-04-26 06:15:59  |  來源:瀋陽日報  |  編輯:董健雄   |  責編:陳夢楠

  原標題:落實責任明確任務深化機構改革加快推進全面振興 

       4月25日,遼寧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求發來到瀋陽市,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國兩會精神,做好深化機構改革工作進行調研。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易煉紅,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正譜,市長姜有為參加。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地方深化機構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為紮實做好全省各級機構改革工作,省委緊鑼密鼓展開調研、座談,力求形成一個既符合中央要求,又符合遼寧實際的省、市、縣、鄉鎮(街道)機構改革方案。

  調研期間,陳求發召開了兩次座談會,圍繞深化黨政群機構改革和推進園區機構改革,與瀋陽市、縣(市、區)及街道辦事處負責人面對面深入交流、廣泛問計,全面了解機構改革進展情況和面臨的實際問題。大家在發言中結合實際講真話説實情,針對問題不回避不遮掩,陳求發認真聽取,仔細記錄,不時詢問。在認真聽取了瀋陽市、縣(市、區)黨政群機構改革、園區改革和清理規範仲介機構、社會組織以及10個街道機構改革、16個園區機構改革情況介紹後,陳求髮指出,瀋陽市在機構改革方面已經做出了許多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為下一步全面推進深化機構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礎。

  陳求發強調,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機構改革工作,我們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中央精神和要求,結合遼寧實際,堅持統一改革原則、統一改革進度、統一改革要求,確保圓滿完成深化機構改革工作任務。要統一改革原則,一是中央要求上下對口的機構設置,堅決同中央保持一致,確保實現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這是深化機構改革的重要原則;二是按照事權設置機構,明確省、市、縣、鄉鎮(街道)事權界限,以事權作為設置機構的依據,解決好“有機構沒事幹、有事權沒人幹”問題;三是機構設置、人員編制要和財政供養能力相匹配,和轄區內人口總數挂起鉤,要根據轄區人口多少和財政供養能力強弱設置機構,避免造成財政負擔過重;四是要廣泛調研,結合實際,做好鄉鎮(街道)一級機構設置,解決好責任不清、混編等歷史遺留問題,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工作;五是要對機構設置實行動態管理,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數量變化的實際,經過嚴格審核,科學規範地修改完善機構設置。要統一改革進度和改革要求,嚴格按照黨中央要求和確定的地方各級機構改革工作時間節點和任務節點,各項工作都要往前做,各級黨委主要負責人要牽頭抓、負總責,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遼寧得到不折不扣貫徹落實。

  陳求發要求,深化機構改革,全省要同步推進黨政群、事業單位、仲介機構和社會組織、園區機構改革。要同步推進黨政群機構改革,嚴格按照中央要求科學調整機構設置,緊緊抓住職能優化這個“牛鼻子”,全面提高辦事效率和工作水準。要同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經營性事業單位要全部轉企,職能交叉和職能相近的非經營性事業單位要大力整合併賦予新的職能。要同步推進仲介機構和社會組織改革,在清理整頓的基礎上,依法加強對仲介機構和社會組織的監管,從嚴審批,從源頭上把好關口。要同步推進園區機構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大力度,以自我革命的精神,科學劃分職責,統籌各類資源,實現扁平化管理,要建立起科學考核體系和辦法,實現責權利統一,要創新園區管理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多地運用企業化管理模式,把園區機構設置得更精幹,把職能界定得更科學,為園區健康發展增活力、添動力。

  易煉紅在座談時表示,瀋陽市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準確把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目標任務,以強烈的政治擔當不折不扣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持續夯實基層基礎,不斷深化事業單位改革,繼續做好仲介機構和社會組織的清理整頓,按照取向市場化、管理扁平化、功能主業化、考核精準化的要求推進園區(開發區)機構改革,著力在“抓早”“落實”“結合”上下功夫,切實把機構改革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努力在全省走在前列、作出示範。同時,要統籌抓好振興發展各項工作,全面展現大幹實幹風貌,全力唱響奮力趕超主題,推動瀋陽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發展中再展雄風。

  瀋陽市領導劉曉東、劉桂香、李松林、連茂君參加調研。(記者 楊忠厚 沈宗河  張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