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通過引才留才新政激發人才創業活力

2018-07-19 11:11:49  |  來源:遼寧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盤錦通過引才留才新政激發人才創業活力

  遼寧獵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無人機試飛現場。(劉立杉攝)

  核心提示

  作為我國重要的石油、石化工業基地,遼寧沿海經濟帶重要城市之一,盤錦市堅持把人才作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戰略資源來認識、來思考,把人才工作擺到重中之重、事關全局的位置來謀劃、來推進。

  他們認真落實“雙招雙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一號工程”,打造人才工作品牌項目,培養集聚了一批創新英才來盤錦創新創業。盤錦正在逐步成為廣大優秀人才的嚮往之地、宜居之城、創新沃土。

  年初以來,盤錦市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委關於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深入貫徹落實全省人才工作述職評議會精神和《遼寧省人才服務全面振興三年行動計劃》,以“人才工作管理服務提升年”為契機,築牢基礎,深化改革,在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明顯成效。

  人才工作運行機制更加完善

  “盤錦本是一座資源型城市,但是經過多年轉型升級,農業、裝備製造、化工、旅遊等多元産業蓬勃發展,經濟實力穩步提升。盤錦環境優美,物産豐富,交通便利,醫療教育水準較高,城市大氣開放,各項事業生機勃勃。我相信盤錦的前途會十分光明,留在盤錦,未來令人憧憬。”今年6月,作為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第二屆畢業生的孫澤峰,告別千里之外的家鄉,選擇了留在盤錦工作。在2018屆畢業生中和他作出同樣選擇的還有26人。他們志在為盤錦這個第二故鄉、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盤錦市從統分結合、職責明晰、協調有力、運轉高效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入手,完善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度、調查研究制度、定期報告制度、溝通協調製度等工作機制,使人才工作合力不斷凝聚。同時壓實黨委(黨組)書記抓“第一資源”主體責任,完善了黨委(黨組)書記抓人才項目工作機制, 統籌推進“一行業一計劃,一縣區一工程”行動。目前,12個人才書記項目入庫,登記建卡。其中雙臺子區“盤錦高端人才公社”項目推進順利,掛牌成立。

  人才政策紅利效應不斷釋放

  年初以來,盤錦市已累計兌現各類人才和項目獎勵資金達670余萬元。這其中既有激發企業引才原動力,重獎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加大“一事一議”政策兌現力度的個人,更有注重“産學研”項目平臺建設,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企業,同時,盤錦市還將《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畢業生留盤就業創業支持政策》兌現對象擴大為“雙一流”高校所有來盤錦就業創業的畢業生。

  加強人才培養培訓,人才隊伍素質得到有效提升。盤錦市採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多元化開展各類人才培養培訓,上半年累計培訓各類人才1500余名。6個月中,盤錦市相繼組織了人才工作者赴上海進行培訓,組織國企主要負責人、域內規模以上和高新技術企業負責人、市直經濟部門及經濟園區等企業精英管理人才赴無錫進行集體“充電”,組織涉外人才進行商務技能培訓,多點多元建設鄉村信息化培訓基地培養農村實用型人才。同時,依託現有資源,支持縣區建立人才培養基地。

  人才洼地效應逐步顯現

  多渠道建立人才智力集聚載體和平臺,使人才洼地效應逐步顯現。盤錦市圍繞“産業鏈”打造“人才鏈”,抓住了人才引進的關鍵環節。盤錦市建立了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目前17名清華博士對接了全市精細化工工藝、高敏感型機器人、手機馬達驅動、環渤海污染治理、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等8個項目。開展“雙百”校地合作,實施“百校進盤錦”與“百企進高校”活動,積極推進高校人才批量引進。年初以來,累計2375名畢業生與盤錦市各類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組織高端人才項目對接活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他們組織開展技術、項目需求調研,篩選50家重點規模企業人才項目需求情況,擬引進項目17項。結合需求,組織六大産業園區“2018年高端智力和項目對接工作研討會”,篩選30個人才項目與園區對接。有序組織召開“油地畢業生春季大型招聘會”“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專場招聘會”等各類專場人才招聘會29場次,2000余家企業累計提供2.7萬個就業崗位,1萬餘人次達成簽約意願。

  大力實施“雙招雙引”工程,堅持圍繞主導産業和經濟一線開展人才工作,工作思路從“人才支撐發展”轉變為“人才引領發展”,發展格局從“人才爭奪”轉變為“人才共享”,工作舉措從“招商引資”轉變為“招才引智”。今年7月,盤錦市精心舉辦了專項引才創業活動,通過開展政策兌現會、石化論壇、項目路演、專場招聘會等系列活動,以招才引智推進招商引資,吸引了一批高層次人才來盤錦創新創業。(記者 高剛 劉立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