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栽培型”漁業助漁民增收

2018-09-19 08:51:09  |  來源:遼寧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9月16日,在大連市旅順口區雙島灣街道的西湖嘴漁港,十幾艘大馬力漁船正靠港卸貨,裝滿船艙的各種魚類中不乏渤海刀魚、大鲅魚、鯧魚等經濟魚類。漁民楊席標的漁船捕魚4.5萬公斤,其中貴重的經濟魚類有近500公斤,這一船貨,他可以收入三四萬元。

  從9月1日黃渤海伏季休漁期結束、海上漁業捕撈生産開始,沿海漁民每天捕撈的魚貨明顯增加,漁民收入有了新提高。

  據介紹,這得益於伏季休漁管理力度的加大,禁止休漁期間漁船出海捕撈,使海洋魚類得到了繁殖和生息,增加了近海魚類的涵養數量。同時,伏季休漁期間開展的海上增殖放流使近海的海洋生物數量不斷增多。今年,大連市投入苗種資金3253萬元,增殖放流中國對蝦18.7億尾、日本對蝦2億尾、三疣梭子蟹7750萬尾、褐牙鲆977萬尾,總計21.6億尾,預計增加産量2400噸、産值2.6億元,惠及漁民3萬人。

  另外,大連市推行“減船轉産”,減少捕撈漁船數量,僅旅順口區捕撈漁船就由原來的1700多艘減少到110艘。這一系列措施,都有效地保護了海洋生態環境和生態資源,提高了近海資源的涵養量,為增加沿海漁民捕撈生産收入提供了保障。

  針對近海捕撈資源日漸枯竭,漁民轉産歇業,沿岸養殖品種單一、抗病能力差等因素給漁業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近年來,長海縣海洋島鎮堅持因地制宜,依靠海島深水海域廣闊、適宜發展增養殖業這一優勢,著力打造藍色海洋經濟,確立以建設“優質苗種集散地”和“深海開發示範地”為目標,實現了海島漁業産業由過去靠掠奪破壞漁業資源的“狩獵型”漁業向以養殖苗種、底播增殖、水産加工、訂單銷售為主的“栽培型”漁業轉變。

  目前,海洋島鎮的苗種銷售量持續穩佔全縣的70%以上,成為長海縣乃至大連地區最重要的養殖苗種基地。通過統籌陸海發展,形成陸海一體化的養殖新格局,促進了海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漁民的光景也一年更比一年強。(記者 呂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