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故宮院藏《康熙南巡圖》(局部)。
“10月2日、3日,瀋陽故宮參觀人數連續達到最大承載量3.2萬人,七天長假參觀總人數約為17.5萬人,同比上浮5.91%。”10月8日,記者從瀋陽故宮了解到,“十一”黃金週期間,面對如潮的遊客,瀋陽故宮積極應對,旅遊秩序井然,還提前準備了多個特展,讓中外遊客感受厚重的遼沈文化——在敬典閣,不少遊客驚訝于《康熙南巡圖》的宏大氣勢;在翔鳳閣,武英殿刻本《盛京賦》毛裝本的亮相,更令中外遊客對瀋陽歷史文化有了更深了解。
從9月27日開始,瀋陽故宮十大“鎮院之寶”之一——《康熙南巡圖》稿本第二卷在敬典閣“院藏珍寶展”展廳展出,展期3個月。
據介紹,《康熙南巡圖》全圖繪製了康熙第二次南巡的沿途風俗人情、地方風貌、經濟文化等景象,作品卷幅浩繁,人物眾多,場面浩大,是清代宮廷繪畫史上的宏制巨構。目前可確定的《康熙南巡圖》稿本僅存三卷半,其中較完整的三卷分別藏于北京故宮、南京博物院和瀋陽故宮,而另外半卷殘本則由私人藏家收藏。此次展出的為僅存於世的稿本三卷半之一。
據史料記載,康熙曾六次南巡,《康熙南巡圖》所繪內容,為1689年康熙第二次南巡的場景。記者看到,此卷以紙本、小青綠為主繪製,全圖縱67釐米,橫2030釐米,手卷包首以黃色錦地花綾布製成,上以楷書撰題簽:“聖祖仁皇帝南巡迴鑾圖,第二卷”,其下另題小字“宋駿業進呈,王翚制”。該卷由南京南部雨花臺起畫,經報恩寺,近抵江寧城郊的多處景致。卷中除記錄康熙本人及眾多隨從、官兵以外,還描繪了無數商人小販、市井行人、農人、船工等人物。
展覽還佈置了正本和稿本的對比圖,使觀眾能夠看到它們之間的區別。據介紹,《康熙南巡圖》經由王翚等眾多畫家歷時六年方告完成。正本繪製前,先繪有稿本十二卷,呈康熙禦覽欽定後,再繪製正本。稿本為紙本淡設色,內容與正圖大致相倣,小有差異,尺寸比正圖略小。“稿本雖用筆較為粗糙,著色較淡,但為正本繪製提供了可靠依據。”瀋陽故宮相關負責人説。
另外,從10月1日起,瀋陽故宮還推出“乾隆在盛京”文物特展。乾隆皇帝遵循東巡祭祖之制,曾四次赴盛京祭陵,並在盛京皇宮駐蹕多日,因此,在盛京皇宮中留下許多帝、後御用物品,其中包括清朝重要的典制寶器、皇家御用的瓷器、書畫、雕刻品、琺瑯器、織繡品、書籍等各類珍品。本次展覽遴選的近百件文物,展現了乾隆在盛京的活動情景,這些文物有的專為盛京製作,有的專為皇帝禦制,有的在清帝東巡時多次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展品中兩冊清乾隆十三年武英殿刻本《盛京賦》滿漢文篆體毛裝本來自遼寧省圖書館。長達3390余字的《盛京賦》,是乾隆1743年冬東巡盛京時所作。該套《盛京賦》毛裝本為漢滿合璧本,全部為64冊,分滿文三十二體篆文刊本32冊和漢文三十二體篆文刊本32冊,今日看來尤為珍貴。
乾隆東巡推動了瀋陽故宮規模擴大。乾隆在第一次東巡迴京後,下諭在盛京增拓行宮。迪光殿、保極宮、介祉宮、頤和殿、戲臺等建築,都是乾隆時期建造的,主要供皇帝及東巡隨行人員居住。乾隆還下令將一些國府秘籍,如玉牒、玉寶、玉冊等在盛京尊藏,併為此修建了敬典閣、崇謨閣、文溯閣等。(記者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