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至12日,2018全國民營企業合作大會在營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400余家民營企業的代表和眾多經濟界人士參加會議。
大會期間,與會者走進港口、園區、企業,在這座具有深厚對外開放文化和民營經濟底蘊的城市,找尋發展新機遇,並現場簽約23個民營投資項目,投資總額近百億元。
營口是東北最早對外開埠的百年港城。改革開放40年,活躍的民營資本給營口經濟帶來了強大的生命力。目前,營口民營企業佔企業總數的99%,民營投資佔固定資産投資80%以上,解決了全市85%以上的就業。按投資測算,營口今年民營經濟佔經濟總量比重將突破80%。
國際大港、自貿區的對外開放“雙引擎”,讓民營企業看到了營口的國際化戰略機遇。中歐班列密集開通,讓營口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東線海陸大通道的貨源集散地,也把物流、商貿、金融服務等民營企業集中的産業帶上了“一帶一路”。遼寧自貿試驗區營口片區與鲅魚圈港相距44公里,由專線鐵路聯通,呈現出拉長的“U”形結構,聚興産業的空間廣闊。
把脈新舊動能轉換,明確産業發展方向,營口提出全力打造“四基地一中心”,即鋁製品産業基地、鋼鐵及鎂製品深加工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糧食食品飲料加工貿易基地以及物流和旅遊中心,拉開了承接項目增容和産業轉移的“大空間”,圍繞龍頭項目和優勢資源建鏈、補鏈、強鏈,上下游企業“大集聚”勢頭顯現。
鼓勵創新創業,營口在全省率先將權責清單的動態調整和行政權力運行監督管理有機結合,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全國首創“46證合一”,發出了全國首份《個體經營准予備案登記通知書》。獲批國家東北地區民營經濟改革發展示範城市,營口將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措施具體分解為51項重點工作,落實到28個責任部門。
伴隨著開放列車提擋加速,營口以優質的要素供給、制度供給、服務供給支撐一流營商環境,形成富有吸引力的“營口磁場”。(記者 高漢雷 張繼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