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田甜):點滴善行,傳遞溫暖。10月18日,平安産險聯合中國平安品牌大使李健、自媒體人六神磊磊等多位各行業精英,攜手中國千萬車主,正式發佈國內首個聚焦車主的公益平臺“益行關愛”,打造開放、簡單、連接的公益生態,踐行服務國家、回饋社會的理念。
不同於單純募集資金的傳統公益模式,依託平安好車主APP及“益行關愛”微信小程式,車主用戶可通過平臺已上線的公益任務持續獲取愛心,並將愛心捐至支教、扶貧等多類項目,以安全駕駛、低碳出行、綠色金融等行為助力社會公益。
平安産險致力於為車主提供從行車、養車到生活的全方位服務。今年年初,平安集團啟動百億級“三村工程”建設,全面響應國家扶貧攻堅戰略。為了更好地服務公益項目建設,提高公益活動品質,為廣大車主搭建參與扶貧及其他公益項目的平臺,“益行關愛”公益平臺應時而生。它以讓公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為理念,升級傳統企業公益,號召車主盡己所能,隨時隨地做公益。
國內首個車主公益平臺
截至2017年底,中國駕駛人員達到3.42億人,汽車保有量達到2.17億輛,增速保持10%以上。群體力量的不斷擴大,使得中國車主在越來越多的公益領域發揮作用,如呼籲並倡導文明駕駛習慣,支持鄉村教育,慰問孤寡老人,幫助外出務工人員平安返鄉……但是,由於缺乏平臺,公益策劃及組織力度不夠,現有的車主公益活動多為獨立事件,既難以持續,也無法産生長期影響,更無法號召更多車主參與其中。
為了讓公益活動更具影響力,平安産險結合自身業務特點,不僅組織並參與産業扶貧、教育扶貧、國慶護航等公益活動,還積極為車主搭建公益平臺“益行關愛”,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事業中,集聚力量,將愛心惠及社會。
平安公益基金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公益1.0時代,企業關注的是‘授人以魚’,在危難面前為需要幫助者伸出援助之手。在公益2.0時代,企業關注‘授人以漁’,不再單純提供物質援助,更強調精神層面的交流,並思考救貧濟危的方式與方法。如今,平安産險已進入公益3.0時代,堅持全員參與的原則,充分連接更多行業夥伴,帶動更多利益相關方,向全國車主發出倡議,將公益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借助‘益行關愛’車主公益平臺,舉全社會之力發展公益事業。”
“科技+公益”吸引車主參與
儘管受到極大的關注,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企業家和企業仍是中國公益事業的主體,普通公眾的參與程度較低,全民公益的社會氛圍還未形成。當公益搭上科技發展的快車,社會公眾參與公益的方式也將日益多樣。依託千萬用戶的“平安好車主”APP,平安産險搭建“益行關愛”公益平臺,連接公益項目與社會公眾,運用平安最新科技,使廣大車主能及時便捷獲取公益信息。
短距離出行不開車,選擇公共交通、自行車、步行等綠色交通方式,在公益平臺“上傳里程”,借助平安産險的圖像識別技術,系統後臺可自動判斷為低碳出行;選擇電子保單,不僅能更便捷地享受平安産險的服務,還將極大減少保單印量,降低能耗,使保險更加綠色環保;文明駕駛,禮讓出行,遵守交規,“益行關愛”平臺還將對接交管數據,無違章記錄的車主將獲取更多可以用來捐贈的“愛心”。
這種“科技+公益”的模式,不僅能讓做公益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能對車主形成正向激勵,推廣文明駕駛、低碳出行等行為。
平安公益基金會相關負責人説,上傳里程、使用電子保單等只是行為公益倡導的起點。未來,“益行關愛”將開啟更多公益項目,用戶可通過支持家鄉特色産品、邀請好友助力等多種形式參與到公益當中,借助科技手段讓公益無處不在,讓每一個微小善行都能迸發出巨大能量。
助力鄉村兒童全面發展
在全國各地積極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平安産險響應國家號召,聚焦教育扶貧,以精神關懷、文化滋養搭配物質資助,堅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點燃貧困兒童的人生夢想。
據“益行關愛”平臺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已上線教育扶貧領域有兩個項目:百間心理課室捐建計劃以及貧困兒童健康體檢計劃。用戶可通過登錄平臺簽到、分享公益活動、了解電子保單等方式獲取“愛心”,並將“愛心”捐贈至對應項目。當項目籌集的愛心顆數達到目標捐贈愛心顆數,達到一定捐贈數額的用戶即可獲得相關證書,作為自己助力公益的證明。同時,平安産險也將按照項目介紹,為貧困地區小學捐建100所心理養護教室,為貧困地區村民提供免費體檢及現場義診,呵護鄉村兒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長。
據承接該公益項目的幸福家公益基金負責人介紹:“在與平安産險的合作中,已研發出一套1-9年級標準化心理品質培訓課程,打造15個心理健康成長樂園,培育1000名心理護理種子講師。隨著項目的推進,車主捐獻的愛心將惠及更多鄉村兒童。一些缺少家庭關愛的留守兒童,有機會得到更多陪伴與引導。”
平安産險車主沈超,大學畢業後曾在寧夏海原縣支教1年。支教結束後,儘管已走上工作崗位,但在業餘時間,沈超仍一直在尋找更多參與教育公益活動的機會。“益行關愛”平臺提供的“愛心”捐贈模式,為沈超提供了更多發現公益的可能,通過提供豐富多樣的場景,通過線下與線上的融合交互,公益不再只是捐錢,而是通過簡單的參與方式、透明的結果檢視,將幫助他人、回饋社會變成習慣。
如同沈超所説:“現在再來參與公益,不再是出於一時的感動,更多的是來自理性的思考——個人的日常行為能夠帶來積極的改變,每日積攢的‘愛心’將幫助鄉村兒童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