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遼寧省建成大氣污染科學決策指揮系統平臺

2018-10-24 17:55:32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到2020年遼寧省建成大氣污染科學決策指揮系統平臺

    發佈會現場。(攝影 歐陽舒楠)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歐陽舒楠):10月24日上午,遼寧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遼寧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有關情況”專題發佈會。遼寧省政府正式發佈《遼寧省重污染河流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遼寧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攻堅戰實施方案》《遼寧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三大方案。遼寧省大伙房水源地保護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沈越圍繞改善遼寧省生態環境品質兩項核心內容,就三個《方案》中重點舉措進行解讀。

  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實現“雙下降”

到2020年遼寧省建成大氣污染科學決策指揮系統平臺

    遼寧省大伙房水源地保護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沈越。(攝影 歐陽舒楠)

  據沈越介紹,2016年以來,遼寧省狠抓拆除燃煤小鍋爐、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和嚴控季節性秸稈焚燒三項重點工作,持續推進揚塵綜合整治、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等大氣污染治理工作。2017年,全省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77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10%,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0%,優良天數比例為75.8%。根據生態環境部對大氣十條實施情況終期考核結果,遼寧省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完成情況為良好。

  遼寧省60個地表水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實行專項整治

到2020年遼寧省建成大氣污染科學決策指揮系統平臺

    遼寧省環保廳水環境管理處處長董志剛答記者問。(攝影 歐陽舒楠)

  在防治水污染方面,遼寧省環保廳將對列入國控、省控考核的117個地表水斷面涉及的27條重污染河流,建立銷號制度,實行限期達標。其中,2018年完成整治13條,2019年完成整治14條,通過對重污染河流治理,推動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在談到目前遼寧省內仍然存在“水源保護區內環境違法問題未根本解決”的問題時,遼寧省環保廳水環境管理處處長董志剛表示,今年國家對遼寧省60個地表水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實行專項整治,用一年時間,把地表水型水源保護區進行整治,明年開展縣一級的整治。計劃用三年的時間把飲用水水源地的安全解決好。水源地存在的問題經過一年的整治,截至10月22日,今年遼寧省60個地表水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179件環境問題中已有143件完成整改,完成率達到80%,還有20%用餘下的時間徹底解決。

  提升大氣污染防治科學管理水準 建立藍天工程指揮決策平臺

到2020年遼寧省建成大氣污染科學決策指揮系統平臺

    遼寧省環保廳大氣環境管理處處長楊玉東介紹藍天工程指揮決策平臺如何指揮運作。(攝影 歐陽舒楠)

  據遼寧省環保廳大氣環境管理處處長楊玉東介紹,在過去的幾年,遼寧省狠抓拆除燃煤小鍋爐、季節性秸稈禁燒的管控以及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三項重點工作,遼寧省空氣品質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是隨著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遼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標是“鞏固氣”。攻堅難、守住更難,大氣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將進入到一個精細化的過程。如何體現精細化,首先要通過大數據、科學分析,真正找到遼寧省大氣污染的原因。

  經過這兩年的醞釀和籌備,遼寧省決定到2020年建成大氣污染科學決策指揮系統平臺。這個平臺可以簡單概括為:“精確預警、精準溯源、科學決策、責任落實和精細執法”。如何體現出這五個方面,首先要整合現有的環境污染監控數據,即現有的國控監測點位以及近兩年各縣建成的霧霾對照站,在遼寧省周邊建立5個跨界霧霾監測站。整合數據後,就能反應出全省各個位置各個區域的環境空氣品質,同時還將整合重點污染源的監控數據以及近兩年要在各市、縣、區、街道建立密集的網格化空氣品質微型子站,在重點工業園區和重點污染源不定期進行移動監測。通過這些大量的基礎數據,能夠理清遼寧省大氣污染的問題清單,這將是決策指揮系統的基礎。

  在發佈會上,沈越還表示,這三個《方案》的出臺,是遼寧省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導性、規範性文件,明確了各級各部門的目標、任務和責任,形成了全民共治、齊抓共管的格局,遼寧既要堅定不移地攻堅克難,又要久久為功打好持久戰。隨著各項具體行動的開展、政策措施的落實落地,必將對改善遼寧省生態環境品質、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産生重大影響,也為遼寧紮實推進振興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更加有力的環境保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