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首部較完整記錄濕地生物分佈狀況的專著——《遼寧濕地生態圖鑒》近日出版。有關專家歷時7年、探訪了遼寧省大部分濕地,所有圖片都是實地拍攝,收錄了常見濕地植物169種、鳥類215種、兩棲動物29種、魚類56種、軟體動物14種、水生昆蟲45種,為遼寧地區的濕地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學考察委員會常務委員、被瀋陽市林業局聘為濕地與自然保護區專家的孫曉明,是該書的主編和攝影。他告訴記者,野外考察既要冒著嚴寒酷暑,又要穿越艱險的山路、繁茂的叢林,手被刺破、腿被劃傷都是常事,這其中的苦辣,只有真正經歷過才能感受到。
尋找九棘刺魚的經歷就非常曲折。這種魚原來時常能見到,但等孫曉明想去拍它時,卻怎麼也找尋不到,無意間在一位攝影朋友的微信朋友圈照片上,看到一隻普通翠鳥,嘴上叼著一條魚,正是九棘刺魚。他趕緊與朋友聯繫,被告知在本溪水洞門前一個池塘裏,普通翠鳥抓的都是這種魚。孫曉明立刻驅車前往,按照朋友指引的位置順利找到了它。棕黑錦蛇是遼寧省體型較大的蛇之一,它的發現也很有戲劇性。夏秋季雨後天晴,正是找蛇的好時機,孫曉明到撫順清原滿族自治縣北大溝水庫上游一條溪水旁尋找,從中午到下午發現了其他種類的蛇好多條,就是沒有發現棕黑錦蛇的蹤跡,幾公里的山路折返好幾回,走得他大汗淋漓,口乾舌燥。這時林子裏光線漸漸暗了下來,他最後一次下山返回,準備抬腳上車時,忽然發現腳上正盤著一條棕黑錦蛇,“可能是它知道我這麼辛苦地尋找它,受感動主動來找我了。”孫曉明説。
專家們在實地考察中的發現,改寫了部分物種以前的分佈記錄,比如金線側褶蛙,以前資料記載在遼寧省只有丹東地區有記錄,現在遼寧省中部地區也有分佈。有些濕地面積萎縮,物種減少甚至消失,專家認為這與濕地水源短缺、工業生活污染、農藥化肥除草劑的大量使用有關。“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相信隨著國家、民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濕地環境會越來越好。(記者 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