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三北區森林覆蓋率40年來增長31個百分點

2018-12-24 08:44:54  |  來源:遼寧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仲冬時節,站在朝陽北票市喇嘛營水庫北山上放眼望去,在一片灰黛色的背景中,成排的油松為這裡的冬日留下了一抹綠色。

  “這批樹是2011年栽下的,以油松為主,間種了側柏、五角楓、山杏樹,共23萬多棵,第二年連種帶澆保存率基本達到95%。”北票市長皋鄉林業站站長姚亞傑扶著身旁的一棵油松説,“栽的時候就是三年生樹,算起來已經是十年樹齡,你看還不到一人高,如果擱水源足的地方肯定比這高不少。”

  1978年,我國啟動建設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遼寧被納入防護林建設工程第一批工程區。那時,科爾沁沙地南部地區風沙侵害嚴重。

  40年來,幾代人青絲變白髮,接力奮鬥、治沙播綠,推動遼寧省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累計完成三北工程造林236.65萬公頃,長1044公里的遼寧、內蒙古邊界防護林帶已經合攏,科爾沁沙地南侵趨勢得到根本遏制;三北地區森林覆蓋率由工程建設初期的11.1%增長至目前的42.78%;工程區糧食産量大幅度提高,11個以前吃糧靠返銷的縣成為國家商品糧基地縣。

  數據的背後,是遼寧省始終把“抓典型、建精品、樹形象”作為工程建設的主線,以典型示範引領帶動整體造林品質為出發點,示範和指導三北工程造林。工程中涌現出一批栽植規模大、苗木品質高、日常管理優、示範帶動強的建設項目。

  彰武縣的阿爾鄉,曾經三面被科爾沁草原包圍。由於過度開荒拓耕,土壤本身質地鬆散,再加上乾旱少雨,阿爾鄉很快遭到沙土侵蝕。

  彰武人秉承“要生存、先治沙”的理念,40年間累計完成治沙造林8.4萬公頃,使11.1萬公頃農田得到保護,實現了綠進沙退的大逆轉,為遼寧中部城市群建起一道綠色屏障。

  在實施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過程中,不少地方做足以林增收文章,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多贏。

  從上世紀90年代起,朝陽市積極推動“兩杏一棗”建設,發展“兩杏一棗”生態經濟型防護林28.1萬公頃,年果實産量25.66萬噸,成為全省最大的“兩杏一棗”生態經濟型防護林示範基地,不僅改善了生態,也推動了農業發展、農民增收。

  “我們的果園整合荒山資源栽種果樹,不僅起到生態防護的作用,而且還帶動1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一起發展林地生態産業,部分收益用於壯大村集體經濟,可謂一舉多得。”朝陽市小巴溝林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姚立豐説。

  機制創新,則是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的原動力。遼寧省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創新機制,落實“誰造、誰有、誰受益”的政策,加速“四荒”使用權的有償甚至無償轉讓,大力倡導發展個體林業,並探索出了項目整合、貸款造林、企業參與等多種形式,工程建設呈現任務倍增、資金倍增、效益倍增的良好態勢。目前,遼寧省非公有製造林佔三北工程總造林面積的90%以上。

  工程區增綠、資源增量、農民增收和企業增效,在遼寧省遼闊的三北地區,一場由黃到綠的華麗蛻變,在描繪綠水青山圖畫的同時,也為生態文明建設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記者 胡海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