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1月7日電(記者 石慶偉)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但在實踐中,德育工作也面臨“説起來非常重要、做起來缺少抓手、評價上缺乏規範”等難題。如何增強學校德育效能?
記者採訪了解到,最近瀋陽市的小學師生們每人領到了一份《瀋陽市小學生品行培養手冊(試行)》,每個年級的小學生,都能在手冊上找到相對應的內容,來指導和規範自己的品行。這些內容包括12個方面、365項指標體系,涵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生活教育等諸多方面。例如:小學一年級要“知道不能説謊話,不能騙人”,小學六年級要“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瀋陽市教育部門以此為抓手,創新小學生品行培養模式,將德育工作落細、落實。
創建體系解難題
“如果孩子的品行和心靈出了問題,就難以走遠,”瀋陽市教育局副巡視員李志祥告訴記者,“優良素質的培養、良好品行和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從孩提時代抓起。”
瀋陽市教育部門調研發現,打破“唯考應試”頑疾、提高德育效能,需要探索貼近學生生活、符合成長規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品行培養體系建設。
近三年來,瀋陽市教育部門組織有關方面專家,經過反復調研論證,依據國家課程標準和德育教材內容,制定出《瀋陽市小學生品行培養手冊(試行)》,分為“愛黨愛國、勤奮好學、文明有禮、孝敬父母、尊敬老師、誠實守信、自理自立、友善互助、防災自護、身心健康、勤勞節儉、愛護環境”等12個主題,細化為365項具體可操作的品行培養內容。
記者在這本手冊上看到,在“文明有禮”方面,要求小學二年級學生做到“用餐時不敲打餐具,咀嚼或喝湯儘量不發出聲音”,六年級學生“不化粧、染發、涂指甲,不佩戴項鍊、戒指、手鐲等飾物。”
瀋陽市教育研究院負責中小學德育研究與實踐的潘海英主任參與了手冊編制工作,她告訴記者,12個主題、365項細化內容相互銜接,既能讓學生參照學習,也有助於破解德育難以考核評價的問題。
多措並舉育新人
記者採訪了解到,瀋陽市教育部門以品行培養手冊為載體,多措並舉強德育、育新人。
聚合社會和學校力量完善育人生態,促進小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新民市胡臺小學利用家校合作機制,落實品行培養手冊,老師、家長同向努力,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習慣。
促進校園文化和班級文化“兩化融合”,塑造良好育人環境。遼中區第五小學以“推行品行,始於教育,終於教育”為主線,選取12個符合品行培養目標的趣味卡通形象,創作《課堂常規七字歌》和建立品行培養小檔案,在班級開設“每日一品”專欄,把良好習慣的養成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之中。一些學生説:讓手冊陪伴生活每一天,對照學習,成長為一名好少年。
瀋陽一些小學還利用黑板報、壁報、團隊活動來宣傳手冊內容,打造無處不在的德育氛圍。有的小學發揮小記者團的橋梁作用,讓品行培養理念從校園延展到家庭和社會。
“父母應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和品行。”李志祥説,家校密切互動,將品行培養具體落實到生活實際中。
讓小手冊承載大德育,“五微並重”抓落實。“廢紙丟不丟?排隊該不該?公共場所是否應保持安靜?”一次“手冊微課”上,幾十個小學生圍繞品行培養手冊內容展開討論,深刻感悟作為一個公民應具有的基本素質。“微視頻、微課堂、微班會、微信群、微課題”日漸成為瀋陽加強小學生品行培養的重要載體。
持續完善強德育
瀋陽市教育部門從“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高度,切實加強小學生品行培養,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努力構建義務教育階段的品行培養實施策略和評價體系。
加強班主任隊伍培訓,總結優秀實踐經驗,推廣優秀實踐成果。積極支持圍繞品行培養手冊開展重大活動、隊伍培訓、軟硬體設施建設及教學科研活動。
瀋陽市教育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品行培養手冊為開展德育工作立出了一個參照係,學校可以根據各自情況提出修改意見、創造性實施。一些學校結合實際探索品行培養工作,取得了新經驗。瀋陽市教育部門已組織13個調研組,針對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跟蹤調研,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