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記者來到昌圖縣傅家鎮五豐村。臨近村口,就見一處由50座冷棚組成的香菇生産基地。“我家是2017年脫貧的,可日子過得仍很緊巴。這回有了香菇産業,再也不用擔心受窮啦!”村民劉春艷告訴記者,他從信用社貸了3萬元扶貧貸款,搞起了香菇生産,當年就收入3萬多元。
五豐村過去是出了名的貧困村,全村年人均收入不足70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106戶。近年來,他們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花生、地瓜、榛子等經濟作物,並於兩年前成功摘掉了貧困村帽子。2018年年初,村“兩委”班子經過考察,又引進了冷棚香菇生産新項目。採取村社合一方式,村裏的豐馨晟合作社投資80萬元,流轉土地2.8公頃,建起了由50個高標準冷棚組成的香菇種植基地。
扶上馬再送一程。基地建好後,村裏幫助每個剛脫貧的農戶從信用社貸款3萬元,讓2015年和2016年脫貧的農戶自己承包冷棚搞香菇生産,讓2017年脫貧和沒有勞動能力的農戶將3萬元貸款入股合作社。同時,合作社與他們簽訂保底分紅合同,5個月生産週期內,每戶最低分紅2000元;如果效益好了,按3萬元的比例進行再分紅;對有勞動能力的農戶,還可到香菇生産基地長期打工,平均每天70元工錢。記者了解到,在50個大棚中,五豐村剛脫貧的農戶就承包了37個。
為了幫助村民解決技術難題,村裏又從西豐縣請來了技術員,對種植戶手把手地進行技術指導。在香菇銷售上,村裏與福建客商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香菇採摘下來後,客商上門收購。此外,福建客商還承包了豐馨晟合作社的庫房和冷庫,建起了300平方米的香菇烘乾廠,對香菇就地進行烘乾。目前,五豐村已有30多名村民在烘乾廠裏打工,一天每人能掙50多元。
事實上,香菇産業只是五豐村産業扶貧若干個生産項目之一。為實現穩定脫貧,2018年,村裏借助豐馨晟合作社,還發展了無公害地瓜、馬鈴薯、黃煙、花生等增收産業項目。如今,剛脫貧不久的農戶都有了産業扶持,扶貧産業已經實現了全覆蓋。村黨支部書記王佔國告訴記者,2019年,他們將繼續壯大以冷棚香菇生産為主的扶貧産業項目,對剛剛脫貧的農戶繼續開展幫扶。“對他們不僅要扶上馬,還要再送一程。這樣才能實現穩定脫貧,早日過上小康生活。”(記者 狄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