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開始,瀋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了,如果家中有剩餘的煙花可留到正月十五燃放。而對於銷售業戶們來説,豬年春節期間的煙花爆竹銷售已然落下了大幕。“如果你想採訪今年的鞭炮賣得怎麼樣,那你就去找焦斌,滿瀋陽屬他最有發言權。”這是記者詢問今年的鞭炮銷售狀況時,業戶們説得最多的話。
算賬:行情不如去年,但結果能接受
雖然自己不承認,但焦斌卻在瀋陽鞭炮圈兒內被同行們奉為“鞭炮大王”。從向N個朋友借錢張羅起第一個鞭炮攤兒,到如今在市內五區擁有數十個鞭炮攤兒,焦斌演繹出另類創富奇跡的背後,更有許多的酸甜苦辣。
對於今年的成績單,焦斌表示,雖然銷售額不如去年,但結果還算可以接受。從今年的行情看,春節期間,一個鞭炮攤兒的銷售額大概至少能達到15萬元左右,位置好一些的能達到25萬元。
對於銷售額縮水的原因,焦斌分析,這與初一之後的降溫有很大的關係。同時,人們對鞭炮的興趣也在日趨下降,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了不放或是少放。這其中,原本消費能力旺盛的“70後”和“80後”對鞭炮的興趣日益下降。過去,一次出手1000元以上的買家比比皆是,但現在等一天都未必能碰到一份。
同時,“開門炮”禁令也讓一些鞭炮攤兒流失了不少大客戶。從今年的銷售情況看,要是算上臘月二十八、二十九、年三十,真正賣得好的日子不超過5天,而提到的這三天的銷量能佔到整個銷售期的一半。
回憶:看攤兒20來天只洗過兩次臉
焦斌告訴記者,其實,他挺想替所有賣鞭的同行説些心裏話。“幾乎所有人都覺得賣鞭炮是暴利,但其實不存在,我們賺的都是辛苦錢。”賣鞭炮是最苦的行業,每天不僅要起早貪黑,還要長時間忍受超過-20℃的低溫。而自從賣上鞭炮,這20年的央視春晚直播他一次都沒看全過。
瀋陽鞭炮“禁改限”的第一年,當時24歲的焦斌在朋友的建議下賣起了鞭炮。“當時真的很窮,家裏連2萬元的進貨費都拿不出來,進貨費裏有1.7萬元是向朋友們借的。”焦斌依稀記得,第一年賣鞭炮時,總共20來天,自己一共只洗了兩次臉。而由於室外氣溫太低,每晚看攤兒時,都得穿著棉鞋、棉大衣,再扣上一層棉被才成。幾天折騰下來,腳全腫了。(記者 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