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支持生態建設和糧食生産,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和深化國有自然資源資産管理、生態環境監管、國家公園、生態補償等生態文明改革舉措,加快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使東北地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要充分利用東北地區的獨特資源和優勢,推進寒地冰雪經濟加快發展。
——習近平
一場春雪過後,本溪滿族自治縣洋湖溝村人來車往熱鬧非凡。經歷過從“砍樹”到“護樹”生態觀嬗變的洋湖溝村,因“煙光凝、暮山紫、風出林、水入畫”引來八方遊客。
遼陽弓長嶺滑雪場周邊,各種風格的農家樂、民宿門庭若市,打破了“閒冬”的寂靜。
“綠水青山能變成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能變成金山銀山”,享受到生態紅利的人們無比喜悅。
去年金秋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踏上他深情牽掛的東北大地。總書記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振興東北的一個優勢。要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優先位置,堅持綠色發展。
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遼寧的思路從未如此清晰,腳步從未如此堅定,圖景從未如此壯美。
綠色轉型 發展有了新維度
新一輪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必須用綠色鋪底色。
只有堅決摒棄“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和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增長模式,才能在綠色發展道路上走得遠、走得好。
全省上下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和魄力,努力下好“一盤棋”,種好“責任田”,建設美麗遼寧。
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據不完全統計,僅2017年7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向遼寧省反饋意見以來,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先後審議生態環保議題就達22個。
2018年,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並細化分解為147項具體工作任務,由24個省(中)直部門牽頭組織落實,形成齊抓共管的“大環保”格局。
再好的設計,如果不落實落地也是空談。
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對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品質負總責。壓力層層傳導,責任層層落實。
充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健全監督問責機制,讓制度規定成為“長牙齒的老虎”,對損害生態環境的領導幹部實行終身追責。中央環保督察,遼寧問責143人,其中廳級幹部41人,處級幹部63人。
縱橫當有淩雲筆。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環境保護條例,一系列有關環境保護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和法規密集出臺,遼寧省生態文明建設步入法治化軌道。
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環境的涸澤而漁。“保護生態環境,實際上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和後勁。”這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
全省上下牢牢抓住綠色發展這個支撐點,將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全力打造全面振興新優勢。
當“綠色”深入人心,發展就有了更多的維度。
曾依靠鋼鐵産業發展起來的本溪市,在發展中欠下一筆環境賬。而如今,本溪下大力氣淘汰落後産能,節能減排,將廢舊礦山復綠,城市多了藍天、添了綠色,去年PM2.5、PM10平均濃度首次實現雙達標。優良的生態環境已成為本溪的核心競爭力。
精打細算“生態賬”的盤錦市,瞄準“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的發展目標,對紅海灘濕地保護逐年加碼,國內外遊客數量逐年增加,去年旅遊總收入增長15.1%。
“綠色發展理念的生根發芽,也為環保企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遼寧省環境保護産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遼寧專門從事污染治理的環保企業已發展到1500家左右。2016年成立的遼寧省環保集團,去年經營指標再創新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4.93%,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7.83%。
鐵腕治污 生態改善看得見
生態文明建設,已經進入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
這是一個鳳凰涅槃的過程,必須咬緊牙關,闖過這道關,邁過這道坎。
重污染天氣、黑臭水體、垃圾圍城、農村環境差……從民心之痛、民生之患入手,遼寧省以“藍天、碧水、青山、凈土和農村環保”五大工程為抓手,打出鐵腕治污“組合拳”。
全省上下同心同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攻城拔寨的拼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首戰就是要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治理霧霾是當務之急。遼寧省集中優勢兵力,動員各方力量,群策群力,群防群治!
曾經,林立的煙囪是瀋陽市的明顯標誌物。如今,這一標誌物正淡出人們的視線。“僅拆除燃煤小鍋爐一項,市財政就投入34億元,20噸以下燃煤小鍋爐在城區基本絕跡。”瀋陽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晨宇介紹。
拆除燃煤小鍋爐、實行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治理柴油車、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嚴控秸稈焚燒、整治揚塵污染……各地多管齊下,大氣環境品質明顯改善,全省大氣平均優良天數逐年增加。
一個戰役接著一個戰役,戰戰不輕鬆。
實施重污染河流治理攻堅戰,全省27條重污染河流水質明顯改善;修復水生態,88萬多畝重點流域退耕封育;治理城市黑臭水體,大連中心城區6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
遼河,遼寧的母親河,雖然摘掉了重污染的帽子,但治理效果與人民的期待仍有差距。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必須統籌考慮,綜合施策,系統治理。”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胡濤表示,統籌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城市農村,用3年到5年時間,把遼河治理好、保護好、利用好。
去年6月,遼寧省全面建立起河湖長制和河道警長制,2.3萬多名“五級河長”開展巡河檢查,建立起治水的長效機制。
生態環境的改善看得見、摸得著,群眾的獲得感觸手可及。
持續整治農村環境,4400多個村莊變得乾淨美麗;不斷補齊污水處理設施短板,218個村子不再污水橫流;不斷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去年不僅人工造林148萬多畝,還封山育林83萬畝,青山疊翠的美景不斷呈現眼前。
城鎮留白增綠,鄉村水清岸綠,群眾在美景中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
轉換思路 “美麗”“冰雪”變金銀
綠水青山是生態財富,也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經濟發展之所依。
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關鍵是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在發展綠色生産、美化環境提升“顏值”的同時,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點綠成金”。
阜新市細河區黃家溝村,曾因貧困而走上依靠發展鑄造、液壓等工業致富的道路,生態遭到破壞是必然結果。如果在老路上繼續走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條。黃家溝人轉換思路,在污染上做減法,依託村裏的自然資源和大量工業遺存,向旅遊業轉型,村集體收入每年增加2000多萬元。
大連市甘井子區岔鞍村連續多年在綠色上做加法,換來碧水清流,村裏依靠“綠色”發展起休閒度假産業,現在該産業已成為支柱産業。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但這樣的“冷資源”如何轉化為“熱經濟”?
“我們冰雪資源好,溫泉更是如虎添翼,但發展就是不夠‘熱’。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們豁然開朗、眼前一亮。要不斷解放思想,做好産品、服務和行銷。”省文化和旅遊廳産業發展處副處長謝中華説。
發展冰雪經濟更需在破解“同質化”上下功夫。遼寧省各地在培育冰雪市場、引導景區實現差異化發展上紛紛開啟探索模式。
東北亞滑雪場推出雪地音樂盛典;瀋陽棋盤山冰雪大世界打造世界最大的“冰棋園”;遼陽弓長嶺滑雪場與當地溫泉聯手打造“冰雪+溫泉”;盤錦第三次成功舉辦冰淩穿越挑戰賽……
同樣的冰天雪地裏,“冰雪+民俗”“冰雪+研學”“冰雪+體育”等各具特色,滿足了不同群體的需求,也增加了“金山銀山”的成色。
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不僅是一種感官享受,也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要素。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加速著資本、技術、人才的流動。素有梅花鹿之鄉、柞蠶之鄉、東北中草藥之鄉等美稱的西豐縣,正是憑藉優質的自然資源涵養了産業的發展,茅臺、東阿、修正、敖東等知名企業紛紛落戶。農民增收,區域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反哺生態建設,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循環鏈日漸形成。
“顏值”變“産值”,“生態”能“生金”。良好的生態環境讓人們享受到更多的民生福祉,也享受到更多的生態紅利。
綠色,永遠充滿希望。綠色發展之路,正在我們腳下延伸。(記者 趙靜 胡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