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沈城,春風拂面,天氣漸暖。
3月14日中午,家住沈河區濱河街道雙路社區順發西巷1號的李阿姨像往常一樣,來到樓前的休閒廣場,開始了一天中的快樂時光——健身、打牌、聊天。
李阿姨可是雙路社區老人,好多居民都認識她。“我和老伴兒在這裡已經生活了20多年,小區的一草一木,我閉著眼睛都能説出個一二三來……據李阿姨介紹,她和幾個老夥伴兒經常活動的這個休閒廣場,原來是一個破舊的自行車庫,裏面堆滿了居民廢棄的舊傢具、撿來的雜物,不但影響環境衛生,也隱藏著安全隱患。
2018年,瀋陽市開展創城活動,拆違建綠、還地於民,對破舊的自行車庫進行了改造。“以前,我們住的這些老舊小區基本沒有活動空間,平時居民很少出門,鄰裡之間很多都互不相識。今天,政府想老百姓之所想,拆除舊車棚,為我們老年人營造了一個健身、休閒、娛樂的空間。有這麼好的環境,我們真得感謝政府!”
李阿姨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小區居民的心聲,也説出了百姓對政府的依賴。
“剛開始,由於對創城工作缺乏了解,居民對政府拆違還有抵觸情緒。如今想起來,還真是慚愧!”一旁的劉大爺有些不好意思地説。
雙路社區黨委書記周黎偉告訴記者,濱河街道地處五愛商圈,大多為上世紀九十年代建造的老舊小區,僅雙路社區就有12處老舊自行車棚,佔地數千平方米。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私家車幾乎成了普通市民家的標配。而共享單車的出現,讓原來稱為“四大件”之一的自行車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這些老舊車棚的大部分空間或被附近居民用做庫房,或堆放雜物,由此引發的安全問題和百姓需求得不到滿足等諸多矛盾擺在面前。針對這一情況,沈河區濱河街道以創城為契機,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廣泛徵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按照“有序轉接,拆大變小,滿足需求,釋放空間”的工作思路,對老舊自行車棚進行改造。
順發西巷1號、3號兩棟樓是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宿舍,兩樓中間是一處老舊自行車棚。創城工作開始後,社區將情況反映到街道辦事處及相關部門。沈河區1+1聯民指導站雙路服務組組長、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楊文凱對此進行了多次專題走訪、調研,並提出指導性意見:車棚改造一定要聽取群眾意見,要把好事辦好,增強群眾的幸福感。
出於安全和整體環境考慮,區委、區政府決定對車棚進行拆除,同時對車棚原址如何使用徵求居民意見。最後,相關部門一致認為,為居民建休閒廣場是最佳選擇。
改造施工過程中,區人大常委會、濱河街道辦事處等領導現場考察、監督施工。社區工作人員對一些存在抵觸情緒的車庫管理者和受益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同時為他們解決一些面臨的實際問題,有效地解除了他們的顧慮,為工程的推進奠定了基礎。
此項工程得到了多個單位的支持,市、區房産部門放棄自身利益大力協助,街道、執法、民政、水電等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同時,拆違建綠、還地於民工程也得到了居民的認可、讚揚和支持。
如今,原來破舊的自行車棚原址,建有漂亮的涼亭、鋪設整齊的地磚、安裝全套的健身器材,變身為居民健身、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居住環境改善了,生活品質提高了,一些居民感慨地説:“老舊車棚改造為瀋陽創城添了彩,這真是一項造福百姓的暖民、利民、惠民工程啊!”
社區工作人員自豪地告訴記者,2019年是沈河區振興發展攻堅年,城區品質攻堅戰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已經率先在濱河街道打響。拆除剩餘的老舊自行車棚、為民服務再造功能工程正緊鑼密鼓地開展。
春節過後,雙路社區工作人員對轄區內尚未改造的老舊車棚進行登記、清理和拆除,繼續還地於民,騰出的空間將全部用於修建居民休閒廣場,讓居民充分享受創城成果。截至目前,社區管內的12處老舊車棚已有4處拆除完畢。
濱河街道辦事處將老舊自行車棚清理、拆除、改造作為近期工作重點,截至目前,轄區內20余處老舊車棚已經拆除,拆除後的規劃、設計、改建工作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