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大連重工泉水基地,一派繁忙景象,為意大利達涅利生産的240噸鑄造吊主梁焊接到了關鍵階段,于林從早到晚都盯在現場,吊箱形梁長36米,屬超長焊縫,容不得半點差錯。于林在埋弧自動焊基礎上又加一遍二氧化碳焊,整條焊縫返修為零,UT探傷100%合格。
于林40齣頭,因為焊接技能突出,成為專幹瓷器活的金鋼鑽。
大連造船廠600噸造船門吊安裝現場,連續半個月了,鉗工白天研配,焊工晚上施焊。橫樑支架位於90米高的空中,身下是在夜色中泛著幽光的大海,于林一手焊帽一手焊槍從容操作,從18時一直幹到第二天淩晨2時。造船門吊支腿焊接不允許返修,所以選的都是一等一的好手。這是于林第二次海上高空作業,第一次是他進廠的第四年,廠裏為上海寶鋼幹了一台2500噸卸船機,那是招牌産品,馬跡山港安裝現場需要2名焊工,于林是其中之一,那時他剛剛23歲。人坐在吊籠裏,懸空海面50米,他跟老師傅一樣焊得又好又快,馬跡山歸來,于林被選中參與了核環吊的生産。
核環吊被譽為起重機皇冠上的明珠,應用於核電站核心設備中,所處位置非常特殊,一旦損壞無法維修,品質要求極高,每條焊縫的操作者都記錄在冊,是真正的瓷器活,于林專為瓷器活“打樣子”。
所謂“打樣子”,就是焊接工藝要求中的電流、電壓和焊接速度,數據準確與否關係整個産品的內外在品質,因為于林經驗豐富水準高,有著“一把成”的美譽,每次都被工藝人員青睞,邀其配合完成工藝評定,工人幹活時只要嚴格按照這個工藝評定操作,就能保證産品品質。
于林焊接技藝日臻精進,大連重工核電産品也在更新換代,核環吊從二代半到三代,再到完全國産化的“華龍一號”。國內首臺“華龍一號”示範樣板機型核環吊等設備均出自於林所在的企業——大連重工核電事業部,他高超的焊接技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産品獲得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的高度評價。
于林幹活愛鑽研,別人都是單面施焊單面成型,于林就能做到單面施焊雙面成型。核島屏蔽門板材厚200毫米,施焊後極易變形,于林製作了一個“L”形小工裝卡在環樑上,克服了變形,這個操作法被總結為“剛性固定法”,在全公司推廣。
因為技能出眾,于林獲得了很多榮譽,但記憶中最緊張,也是最得意的,不是獲得多大的榮譽,也不是拿下多難幹的活兒,而是在大連市技師學院當了把老師。
老一輩傳下來的,板材一面施焊後要在背面氣刨清根,以保證板材的熔深度,遇到箱型梁時,工人要鑽到密閉的箱裏清根,既辛苦又不安全,于林發明的“氣刨清根法”可以免清根,大幅提高了工效和安全性,被評為“大連市群眾性技術創新優秀成果”。大連市焊接協會專門在技師學院召開觀摩會。職高畢業的于林沒進過大學校門,這一次不僅進了門,還登上講臺,給老師、學生還有各大企業焊接工程師講解、演示,獲得了熱烈的掌聲。(記者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