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大連市相關各區市縣增殖放流工作正有序開展。5月14日,在金普新區大魏家街道王家灣海域,當天正在放流中國對蝦苗。在當天放流現場,一個由大連海洋大學專家團隊組成的第三方機構正對每一批育成裝車的蝦苗進行數量、尺寸、重量等監測。大連海洋大學教授周瑋告訴記者,這種監測措施為了使增殖放流的苗種進入大海後“保活”,實現增殖放流的預期效果。大連市自2009年開展海洋生物增殖放流工作以來,不斷完善工作流程,現已形成規範、科學、嚴格的增殖放流工作程式。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大連市增殖放流工作從苗種採購、繁育、放流直至回捕調查等整個環節,都按照具體、明確、規範的規程進行操作,以確保增殖放流工作取得理想的生態和經濟效果。同時,今年大連市增殖放流的30.44億尾魚蝦蟹苗種將全部納入今年市水産養殖業試點保險的苗種保險,進一步規範了市增殖放流工作。
近年來,大連市增殖放流工作已形成一套規範的操作體系。成立了由市、縣相關主管部門組成的大連市增殖放流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大連市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工作指導意見》。各地海洋漁業主管部門將結合本地區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項目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會明確放流佈局、確定放流時間和地點及放流品種和規模。制定驗收方案,進一步明確權責、加強監管。嚴格執行政府採購程式,統一執行政府採購、招投標確定苗種供應商,建立完整檔案備查。對苗種生産進行監督、檢驗檢疫及驗收,各地區嚴格依照農業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和項目實施方案開展項目工作,驗收人員依據《大連市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技術規程》對中標企業的親體引進、苗種培育、檢驗檢疫、入海驗收等工作進行監督,記錄過程並形成報告。
在細節上,大連市增殖放流工作做到科學、具體、嚴密。制定了《大連市褐牙鲆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驗收操作規程》《大連市對蝦類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驗收操作規程》《大連市三疣梭子蟹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驗收操作規程》等規範性文件,涵蓋了大連市所有增殖放流的主要品種,對每一種海洋生物放流的全過程進行詳細而科學的操作規範。
事實上,大連市增殖放流工作也有全局性的頂層設計。《大連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十三五”規劃》指出,在運行機制上,要以第三方機構廣泛監督確保落實;在管理規範上,嚴格全程監管,控制親體、監督培育過程、放流前檢驗檢疫、放流後海域保護,放流資金實行專款專用,放流效果持續跟蹤。明確了“十三五”期間開展增殖放流漁業資源主産區建設工程、增殖放流技術體系建設工程、增殖放流管理體系建設工程、資源增殖放流效果評估工程的四大“增殖放流重點工程”。(記者 智曼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