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東北亞文化交流的樞紐在大連

2019-06-04 11:08:58  |  來源:大連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古代東北亞文化交流的樞紐在大連

中國古代青銅工匠東渡路線復原示意圖

古代東北亞文化交流的樞紐在大連

大嘴子石戈

古代東北亞文化交流的樞紐在大連

大嘴子銅鏃

古代東北亞文化交流的樞紐在大連

大王山鹿骨

古代東北亞文化交流的樞紐在大連

大王山石棍棒頭

古代東北亞文化交流的樞紐在大連

大嘴子陶舟形器

古代東北亞文化交流的樞紐在大連

雙砣子海參罐

古代東北亞文化交流的樞紐在大連

大王山石鉞

古代東北亞文化交流的樞紐在大連

大嘴子遺址

古代東北亞文化交流的樞紐在大連

大王山遺址

古代東北亞文化交流的樞紐在大連

牧羊城城址

  徐昭峰

  以大連為中心的遼東半島早期中外文化交流,在推動東北亞地區早期的文明化進程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東北亞地區早期文化交流:

  東西、南北與陸路、

  海路交匯于大連地區

  黃河下游的海岱地區和遼河上游的遼西地區,早在距今8000年以前就有了較為成熟的文化系統、較為發達的農業和宗教意識。在環境和人口壓力下,包括族群的主動或被動的流動與遷徙,給以大連為中心的遼東半島帶來了先進的文化。

  大連地區的文化形成後,與周邊地區的文化碰撞,相互影響,相互吸收,推動本地區文化的共同發展、繁榮,形成具有一定共性的文化圈。

  而這種交流,東西路線是遼西-遼東-朝鮮半島、俄羅斯遠東濱海邊區-日本列島,南北路線是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東北腹地至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半島至日本列島。當然,這種交流的途徑也可以是逆向的,但均以大連所在的遼東半島為中心。

  和其他區域性文化圈不同的是,東北亞地區早期的這種文化上的廣泛交流,除掉陸地這種交通方式外,更多的還是以海路來完成,這裡面涉及到早期海洋資源的探索與開發問題。而山東沿海-遼東半島-朝鮮半島西海岸-日本列島這一海上交通線,還被稱之為“北方海上絲綢之路”。

  這種東西、南北交匯于大連地區的中外古代文化交流無疑奠定了大連地區古代東北亞文化交流的樞紐地位。

  距今約3400年的大王山遺址:

  極可能是大連地區

  迄今年代最早城址

  相當於晚商時期的雙砣子三期文化大嘴子遺址中出土有銅鏃、石矛、石鉞、石棍棒頭等兵器,説明當時的戰爭已經初具規模。有一些石質兵器的製作十分精緻,打磨較為光滑,刃部十分鋒利但卻沒有使用的痕跡,據此可推斷這類所謂的兵器並不是作為兵器使用,應該是作為權力的象徵。大嘴子遺址還發現有石築圍墻,有的學者認為石墻具有防禦功能。

  位於甘井子區大連灣街道拉樹房村西南屬雙砣子三期文化的大王山遺址面積特別大,僅發掘區面積就達5800多平方米,揭露出房址55座、石砌平臺5座。根據發掘者描述,發掘區僅為整個遺址區的一角。遺址中圍建了多個大型的平臺活動面,用以建築房屋和生産生活,而且各平臺間和平臺與房址間還連接有道路,這是進行了合理的規劃與佈局的明確反映。

  大王山遺址位於海拔239.5米的大王山南坡上,而同一時期的其他遺址則多建於沿海的砣子上或者是近海的較為開闊平坦的地帶。我們若以大王山為中心點,則大王山遺址的輻射區域基本涵蓋了這一時期大連地區的所有遺址聚落。大王山遺址應該是雙砣子三期文化時期的一座具有向心力和控制力的核心聚落。大王山遺址的聚落形態與內蒙古赤峰夏家店下層文化的二道井子城址極為相似,所以大王山遺址極有可能是大連地區迄今年代最早的一座城址,距今約3400年。

  戰國晚期的牧羊城、

  張店城等:

  大連地區開始逐漸融入

  中原文化系統

  及至戰國晚期,大連地區發現的城址主要有牧羊城、張店城等。牧羊城始建於戰國末期,興盛于西漢時期,衰落于東漢初期,而後逐漸廢棄。城址所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臨渤海,東依老鐵山,扼守連接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的海上要衝。牧羊城的城墻用土夯築而成,城壁底部有用石塊砌成的墻基。根據考古資料可知,城內出土的遺物,多是戰國遺物,有銅鐓、刀幣、圓幣、鐵器、瓦當等。

  張店城位於普蘭店花兒山鄉張店村北。城址的規模相當大,城墻也是用土夯築,在城內外出土了大量的戰國遺物,有銅斧、玉虎、安陽布等,説明張店城與牧羊城年代相當。

  牧羊城、張店城等的出現,包括該時期大連地區大量鐵器的發現,其背景應是燕文化入主遼東半島。以牧羊城為代表的戰國晚期城址在大連的出現,可能與戰國晚期燕、齊戰爭有關。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大連地區開始逐漸融入中原文化系統。

  (作者係遼寧師範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