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北村黨支部書記王士安指導村民種植香菇。
核心提示
打造銀岡書院、黨性體檢中心等一批黨性教育基地,構建鐵嶺紅色文化長廊;在全市推廣“五定四抓”主題黨日經驗,讓黨員煥發新活力;實施“頭雁領航”培訓工程、村級後備人才“蓄水工程”,建設過硬的鄉村幹部隊伍……回顧鐵嶺2019年上半年基層黨建工作,可謂亮點頻頻、特色鮮明。
事業興衰,關鍵在黨;管黨治黨,重在基層。
今年以來,鐵嶺基層黨建工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部署要求,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實施“五項工程”,開展“六個專項行動”,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實現鐵嶺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抓好理論武裝 補鈣鑄魂
“歡迎大家來到鐵嶺市黨性體檢中心,為方便黨員進行黨性自查,中心設置了測試題,前來學習體檢的黨員打開微信,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答題檢驗自己的黨性。”7月6日10時,鐵嶺市黨性體檢中心迎來了當天第二批參與體檢的黨員。
據了解,為切實解決常規黨性教育模式單一、不夠直觀、很難觸及黨員內心的問題,鐵嶺市探索建立了黨性體檢中心。中心對照黨章和系列講話,圍繞黨內法規,總結了黨員幹部“五種常見病”和“100種負面言行”,讓黨員對標對表、自省自查。近兩個月,黨性體檢中心已接待近百家單位的3000余名黨員。
推動基層黨建品質提升,鐵嶺始終堅持以政治建設為根本,抓好理論武裝、強化政治功能。鐵嶺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和各類黨員幹部培訓班的必修課,作為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各基層黨支部理論學習的“硬任務”。
同時,鐵嶺結合中國共産黨成立98週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開展系列慶祝活動。打造銀岡書院、雷鋒紀念館、黨性體檢中心等一批黨性教育基地,構建鐵嶺紅色文化長廊。開展“解放思想推動高品質發展大討論”和“提士氣、鼓幹勁、解難題、促發展”活動,提振幹事創業的精氣神。開展“百場宣講”“故事黨課”“情景互動黨課”等系列活動,表彰一批“兩優一先”和“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典型,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弘揚新時代鐵嶺精神。
落實基本規範 固本強基
7月5日,昌圖縣後窯鎮雙山村黨總支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村黨總支還為6月份入黨的黨員過政治生日,黨員們手持生日賀卡,莊嚴宣讀入黨誓詞。在民主議事中,全體黨員共同商議了村規民約,並對其中新修訂內容進行了舉手表決。
“俺們很珍惜主題黨日這個活動機會,既能學習黨的最新政策,了解身邊大事,又能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為村裏的發展建言獻策。”雙山村黨員王明福説。按照鐵嶺市委部署,昌圖縣從2016年開始,堅持每月定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以黨員喜聞樂見的方式落實“三會一課”等黨內生活制度。
昌圖縣在主題黨日活動中堅持定時間、定主題、定內容、定活動方式、定參加人員,以議政、學習、服務、參加組織生活“四件事”為主要內容,調動全縣黨員參加主題黨日活動,讓其在參加活動中加強黨性鍛鍊,樹牢“四個意識”,進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增強黨支部凝聚力和戰鬥力。
為著力解決部分基層黨組織開展組織生活缺載體、缺抓手,不認真、不嚴肅、不經常的問題,鐵嶺於今年在全市推廣了昌圖縣“五定四抓”主題黨日的經驗,市委組織部堅持每月對各地主題黨日開展情況進行調度、抽查,並排名、通報。通過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有效推動了“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黨的組織生活制度落實落地。
固本強基,鐵嶺縣落實在細節中。為切實解決村級組織後繼乏人等問題,鐵嶺市從2016年開始在全市推行了村級後備人才“蓄水工程”,通過民主推薦、公開選拔,將農村德才兼備的年輕人、致富帶頭人、生産技術的明白人等納入後備人才庫,並進行重點培養。全市儲備村級後備人才3000余名,目前,已有269人進入村“兩委”班子,598人成為農村精準扶貧、富民強村的帶頭人。
開展提升培訓 蓄滿動能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
加強村集體經濟建設,鐵嶺縣的200余個行政村有的抓特色産業,有的搞服務創收,有的建設合作組織,然而能夠摘掉“空殼村”帽子的村子,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有一個好班子。
鐵嶺縣凡河鎮高強北村如今已建成香菇大棚68棟,參與種植的農戶每年收入都能超過2萬元,而在大棚打工的農民,每年也至少有數千元的收入。“我們村能找到今天的致富門路,就是因為有了士安這樣的帶頭人。”村民賈鐵英提到的士安,是高強北村黨支部書記王士安,兩年前,就是他帶領村“兩委”班子,把香菇種植引到了村裏。高強北村成立了興蕾農作物種植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將大棚分包給村民,由村民自主管理,合作社收取一定的服務費作為村集體收入。
為全面推動村集體經濟與合作社共同發展,昌圖縣積極探索“村社合一”模式,切實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合作社的産業優勢緊密結合起來。
昌圖縣金家鎮黃酒館村黨支部書記張海民帶領村“兩委”班子,因勢利導,整合村裏資源,建立綠色生態養殖、黃煙、花卉3個合作社。目前,村裏固定資産超過千萬元,每年安置農村勞動力就業100余人,昔日貧窮落後村變成了新農村建設試點村。
“群雁高飛頭雁領”。推動鄉村振興,鐵嶺深知打造過硬的鄉村幹部隊伍是關鍵。今年,鐵嶺加大培訓力度,連續開辦5期“頭雁領航”培訓班,全市1176名村黨支部書記全部參加。
選派幹部進村 服務鄉村振興
2018年2月,按照省委部署,鐵嶺市大規模選派幹部工作全面啟動。省、市、縣三級1265名“第一書記”積極響應省委、市委號召,向著廣袤的遼北大地堅定出發。
“第一書記”要發揮作用,既要靠“個人出力”,更要有“堅強後盾”。鐵嶺市委明確指出,對選派幹部,政治上要高看一眼,生活上要厚愛一層;市政府每年劃撥近1400萬元,用於選派幹部補助;市委組織部會同財政、人社、審計、扶貧等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全力保障選派幹部的工作和生活。為加強選派幹部管理,鐵嶺推行“1+3+N”工作組模式,在縣級層面,選配1名選派幹部總領隊;在鄉鎮層面,建立結對幫帶、後勤保障、自我管理3個工作組。同時,圍繞基層黨建、基層治理、項目招商等重點工作,組建若干選派幹部工作隊,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工作互動,變“單兵作戰”為“合力攻堅”。
選派幹部進鎮村後,沒有了後顧之憂,擼起袖子加油幹,涌現了一大批政治堅定、能力突出、作風過硬、敢於擔當、經驗豐富、熱心為基層服務的幹部:來自魯迅美術學院的開原市城東鎮潘家屯村“第一書記”曲嘉琳和瀋陽工業大學的城東鎮孟家村“第一書記”徐公文是一對夫妻,下派期間,他們舉家遷往開原,夫妻同心,共築鄉村振興之夢;市委辦公室選派幹部關利群入駐昌圖縣八面城鎮丁家村後,幫助村“兩委”班子理思路、換思想、轉作風、強本領,硬是把一個平均年齡近60歲的村“兩委”班子打造成了一個“奮鬥班”;省交通運輸廳選派幹部王立成入駐西豐縣和隆滿族鄉福巨村的第一個月,就手繪了一張道路建設規劃圖。一年來,他多方爭取,積極運作,終於打通了西豐縣達成村與清原滿族自治縣的斷頭路,新建了兩座橋梁;大連醫科大學的張朋飛入駐鐵嶺縣大甸子鎮太平寨村後,“走親訪友”上門了解村情民意,經常吃住在村委會,寒暑假他還免費給孩子們補習……
寒來暑往,春華秋實。在“第一書記”的不懈努力下,鐵嶺的農村從基本生活到基礎設施,從農業項目到集體經濟,從黨的建設到村風民風,都結出了纍纍碩果。
全市“第一書記”共引進項目368個,協調資金3.14億元,培育致富産業436個,鋪設村屯道路1134公里,修建橋涵174公里,安裝路燈6321盞,解決各類民生問題5492個。(記者 王曉波)